返回第4章 北望岛的希望港  东方:崛起152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三月二十,李子园与麻生三郎道别,正式踏上前往自己领地的旅程,他给自己预备的领地——后世的北海道现在的虾夷地——取名北望岛,没什么特殊的含义,就是字面意思。

    经历了初来时的惊心遭遇,李子园直接下令走直线,远远绕开了海盗可能活动的区域。

    混口食号上,李子园正在甲板上给手下们做扫盲。船上的伙计(李子园很想叫他们水手,但他们的工作好像又不仅限于水手,比如留在芦屋的那两个伙计,为了方便以后把在船上工作的统称水手,一旦有其他任务就叫伙计)人数是超编的,本身是为了方便回大明时接收新船。此时正好方便他分组轮流开班。李子园把脑海中魔改版的小学语文、数学和自然教材扒拉了出来,开始尝试自己的教师生涯。

    船员们忍受了李子园七天的摧残,终于在三月二十七清早抵达了希望港(后世北海道石狩市附近)简易的码头处,不过入目的场景却让李子园感到浑身冰冷:整个码头犹如泥洼子,后面的营寨更是一副半废墟的样子。

    李子园忙下令众人戒备,自己和护卫队披甲准备下船查看情况。

    码头处冒出来这么大一艘船,眼睛正常的肯定都看见了,希望港“父母官”张翰没多久就带着人匆匆赶来。

    李子园忙问道:“你们被人袭击了?这里发生了什么?”

    “没人袭击,东家,这是发洪水了。”张翰答道。

    看着张翰野人一般的憔悴模样,李子园好半天才蹦出来一句:“辛苦了。”

    “情况不容乐观,”张翰不是矫情的人,只是继续汇报情况:“开春后气温上升,许是山上的积雪融化形成春汛,万幸发现得早,人员都躲进寨里了,不过物资损失大半,还好你们来了。”说到这,张翰眼圈一红:太难了,没准儿还有秋汛等着呢!

    李子园瞅了瞅脑海中的地图,希望港就安在那么大一条曲里拐弯的河不远处,这还没做好防洪工作的哪受得了。于是他吩咐张翰把人的集合起来,带好还能用的财物,“我们搬家。”他说道。

    混口食号已经满载了,这么多人携带着行李再上来李子园也不知道会不会出意外,便吩咐他们先自行收拾,船要掉头先去找新家减减负。

    众人马上行动起来,混口食号麻溜地摆舵转帆,沿着海岸线往西南行去,在将近十公里外一处小河入海口附近停了下来。照地图显示,此处已经靠山,采点石头造东西做水泥应该挺方便了,小河就算泛滥也好治,还能提供灌溉,没准还能利用点水力,没的说,就这里了。

    希望港这个名字李子园还是很喜欢的,但毕竟不是同一个了,因此李子园给这处规划中的港口命名“新希望港”。众人放下舢板分多批次先把部分金属块运送上岸,平整土地砍伐树木,临时先弄个仓库。护卫队则早已穿戴整齐在附近警戒——河边的土著阿伊努人村落还是挺显眼的,虽然看上去也就户。

    留下总管陈潮带着大部分人工作,李子园这边十几个人乘着减负不少的船去接人。距离很近,不多久就又回来了。

    李子园准备先造码头,目前没有帐篷,哪怕营地半天就建好也没法住,更何况这么多大树,恐怕清理出来都要几天,便索性先造码头了,众人晚上就在船上挤挤就好。

    在船上待久了的水手们还是很卖力的,一下来就努力砍伐起树木来。插一句,当地的树木种类还是蛮丰富的,名贵树种比比皆是,达到“造全木飞机以躲避雷达侦测”级别的也不在少数,就这么砍了做临时的码头和营地,李子园表示内心很痛,盖因新鲜的木材本来需要经过自然阴干或者烘干后才能使用,否则将来会面临变形开裂等问题,但李子园没法等了,以后再换吧。

    老希望港的48口居民在张翰这位父母官的带领下也跟着伙计们一起,虽然士气不怎么高,还有好些挺着大肚肚的孕妇,他们依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躲开!”砍完最后一斧头的伙计边跑开边喊,周围的人四散开来。随着“嗤啦啦”的声音响起,大树轰然倒地。

    “又一棵,嘿嘿嘿”充满干劲的伙计开心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旁边的伙计过来用力将砍倒的树木砍枝扒皮运到岸边。树枝和树皮还有其他用处,会被分别码放在堆场。

    另一边,两个木匠带着几个伙计专门负责把新鲜的木材加工成需要的形状,待物料充足他们就要开建码头了。

    众人正忙碌着,护卫队那边突然发来示警,居然是十来个阿伊努人带着弓矛过来理论了,是真的来理论的。这会儿忙着干活的都大几十号人了,还有这些甲胄精良的护卫,武器只是他们拿来壮胆的。

    听到示警,张翰连忙赶了过去,李子园也跟在其后,一些和土人打过交道的也纷纷跟上,如此,当有能力跟土人进行交流的人到来后,就变成了三十几人围着可怜的十来个土人。

    阿伊努人对众人乱砍滥伐破坏自然的行为感到不认同,并委婉表示不希望他们来这里做邻居,最好到远点儿的地方爱咋咋地。听了只会用蹩脚土语的张翰转述,李子园下达指示:“他们在河对岸,我们与他们干扰不到对方,并且我们同在这苦寒之地生存是天尊赐予的缘分,祂希望我们携手共赢呢。”

    那么天尊是谁?

    李子园踢了踢假道士赵贤,后者会意摸了摸胡须:“那是所有生灵的神,虽然祂更偏爱人类,但祂给予了所有生物和人类共处的权利和方式,走的是自然之道。”

    李子园趁他们在懵逼中继续道:“你们不是也崇尚自然吗?加入我们吧,一起感悟自然之道,建设和谐,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局限在狭义的委屈人类的‘自然’中。”

    充作翻译的张翰目瞪口呆,这该咋翻译,还要不要翻译?这些话就算传到了他们也未必会理会吧?果不其然,等他磕磕绊绊说完,对面还是无动于衷。但张翰不敢过分刺激他们,虽然他们这边人少,但整个北望岛上几千上万土人是有的,也许有好几万,虽然零星分散着,还分成了好多派系,但自己这边才是外来人,引起他们同仇敌忾就不美了。

    张翰小心措辞,首先表示自己和南边的和人不是一伙的,而是来自更远方的汉人,他们北边的同胞是知道我们的,善良热心又讲信用。大家可以做交易,土人们可以用动物皮毛、鹿角等物来交易铁器、粮食等生活用品,遇到困难了这边可以酌情提供帮助,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加入我们一起生活。

    这些鬼话显然是不能让他们满意的,直到李子园叫人递上了一大袋粮食,七把小刀,两把斧子,三口锅和两件棉衣。果然财帛动人心,收下礼物的土人总算不哔哔了,双方约定了互不侵犯,土人们便离去了。

    总算是和平解决了,众人舒了一口气,虽然没达成贸易协议,但李子园本也没打算跟他们进行什么贸易,按现在大明的物价,两张鹿皮才一两银子,至少现在他看不上,需要的话自己弄几个用用就行,现阶段新希望港首要任务是人口、农业、工业。商业往来主要在大明和芦屋之间,虽然他也挺想去界町看看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