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盘点与出发  东方:崛起152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计议已定,李子园开始做出发的准备。船匠们暂时得空,混口食号终于得以受到点检修和维护,老海狗了,这点李子园很放心。他要做的是整理下自己的财富,

    跟着自己出海的弟兄们都是高薪阶层,普通船员、工匠和护卫队员月薪3两,真大夫5两,总管、伙长、副财和护卫队长15两,这么多人一个月工资就要200两,再加上父母官张翰的15两,215两每月,目前还得包吃住。李子园有心把海外贸易和领地管理两套系统分开,奈何条件不允许,只能先这样。

    李子园翻了翻自己的账本,之前自己身上的宝钞和银钱总共值个三百来两,当平时零花好了,不再统计。上回在芦屋买了杂七杂八的200两,给留守人员的500两,北望岛的留守人员也给留点,虽然他们要钱没用,一样给500两吧。张翰的工资要从元月开始计,去年的倒是结过了。出发前就把所有人上个月和这个月的都一起先发了(芦屋那俩留守自己去芦屋的时候给),欠薪还是挺影响士气的,岛上的人虽然有钱也短时用不上,但到时候自己不在不发工资没准儿要被人扎小人儿,唔,匠人的家属干活的也按领民的标准算上。船上的这帮子不知道回趟明国还能剩下多少钱。

    李子园一边编排着手下们,一边在本本上记上“余现钱44000两”,后面再记“待收货款11520两”,咱现在是有钱人。李子园心里美滋滋。

    时间不等人,匆匆维护后的混口食号开始装运物资,四月十二(阳历五月7日)清晨,伙计们把最后的几桶还没降温的开水搬上甲板,混口食号解开缆绳拔锚出港。

    回程时按李子园的规划,混口食号先向西,躲开黑潮支流,乘上亲潮支流沿大陆向西南,快到朝鲜时再折向南。四月廿清晨,混口食号驶入了芦屋码头。留下部分人守船,李子园先去了自己的商栈。

    留守的伙计陆云、王五二人都在,现在还早,半成品的商栈工地还未上工,见到二人李子园先发工资,弄得刚睡醒得二人一脸懵逼,差点以为自己被解雇了。好在李子园有任务交代:“在一个月内造好粮仓,购粮500石存入;招募些浪人做护卫,保护好商栈的安全,人财不容有失。”

    陆云抱拳弯腰,道:“东家放心,保证不出差错!”看来他们已经自己选出代表了,李子园拍拍他的肩膀:“差事干好了,等商栈建好,你来当掌柜。”

    “谢东家!”陆云大喜道。

    李子园微笑点头,留了银钱,随即让人去请麻生三郎。他找麻生三郎也没啥事,但既然来了,不见见不大好,就叫来联络下感情吧。

    小半个时辰后,麻生三郎到了。李子园忙起身行拱手礼,邀请他入座。李子园可坐不惯席子,但现在也没甚条件,叫让人弄了两个墩先坐着——客随主便嘛!

    “三郎你早餐吃了吗?”一大早派人去喊,李子园怀疑人家刚起床。

    麻生三郎回道:“吃过了,你来的可真早,我才刚吃完。”

    李子园笑笑:“那就喝会儿茶吧。”他摆上茶具,用后世的简易泡茶方式泡上带来的茶。

    “这是好茶啊!”李子园感慨一声,“可惜李某是个粗人,手艺太差暴殄天物,见笑了。”

    “李様是做大事之人,事务繁忙,没工夫学习茶道却是正常不过了。”麻生三郎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嘿!也是,半路出家的商人,没准儿跟李子园一个尿性。

    两人闲扯了一阵,李子园问麻生三郎:“三郎,秋天的时候可能还会来一批货,到时候你能吃下吗?”

    “和这次的一样多吗?”麻生三郎问。

    “应该会更多!”李子园道。

    麻生三郎摇了摇头:“虽然上回的货主要出在博多,但他们也会卖到别的地方去,短时间内北九州可能吃不下这么多。”

    李子园:“那就是还可以卖到别的地方喽。比如,界町?”

    “这恐怕不行!”麻生三郎有点激动,“大内家和细川家的关系可不怎么好。”

    李子园奇道:“但你不是商人吗?交通货物赚取财富才是你的使命。”看麻生三郎还在犹豫,李子园继续说:“你看,我已经来了两趟了,看到我发财的人肯定也会行动起来,我们若是不能早点抢占了市场,等别人插进来的时候就不好解决了。而且这两年大明取消勘合贸易的呼声很大,都是一些朝中大佬(李子园瞎掰的),万一真的停了,这空缺我们补不上就有别人来填了。”他的声音越说越低,像是怕隔墙有耳似的。为了赚点银子可真不容易,才收了一船货就买不起第二船的了,可惜不敢传他们灰吹法炼金银,不然蜂拥而至的同行能把李子园弄崩溃了,这事儿得先修好内功再做。

    “但你卖到别的地方去可和我没关系了。”麻生三郎的声音有些酸。

    “哈哈哈”李子园乐了,才发现自己可没说让他做总代理,人家误会自己被抛弃了。他拍拍麻生三郎,道:“我可没那么多精力去跟别的商人打交道,你来替我去怎么样?你收了我的货再卖给其他商人,就像之前在博多一样。”

    “这样的话”麻生三郎有点意动,却还是在犹豫,“卖到别的地方可以吗?比如敦贺。”

    李子园点点头,笑道:“只要靠海边方便船停靠就行,回款越快越好,我可只找你要账。”

    “那行,李様就等我好消息吧。”麻生三郎燃起斗志。

    李子园又问了问关于货物贩售的情况,总体还是不错的,这边果然有识货的人,或者说精品青瓷放到哪里只要人眼不瞎都知道好,如果照目前情形卖完,麻生三郎获利能达到3-4倍之多!他强烈要求李子园下次多带些来,普通点的也要。不过李子园清楚,这种接近收藏品的玩意儿销量绝不会太高,要想保证利润还是少弄点过来为妙,大头必须是丝绸,或许还能加点棉布?

    各类明国生活用品、手工艺品日本这边的需求也相当旺盛,这个倒是好理解。那帮子能买得起丝绸的人对生活品质可是很有些追求的,“什么都要”正是此时中日贸易日方的真实写照。这些商品利润率很高,若不是本身进价低,体积又相对大,估计海贸的大头就要换品种了。

    既然如此,李子园摸了摸下巴,要不要尝试在这边开家酒楼?这边的饮食太糟糕了,大名们需要养兵养士,普遍抠搜,但不还有商人么?他只是担心豪商们念佛只吃素而日本这边连像样的蔬菜都没多少,且小商人是否舍得吃还得另说,日本百姓的生活水平可比大明差多了,风险不小啊!在这里开还不如回明国开呢。算了算了,平白还要投入管理成本,也未必能比古人做得更好,不如走海来的容易。

    时近中午,麻生三郎邀请李子园去他那里就餐,不过日本的“美食”李子园可消受不起,“这回我请。”李子园不容置疑道。

    他吩咐伙计们把剩余不多的酱油、黄豆酱、花椒、胡椒、肉桂等材料带来,和着刚买的鱼和肉做一顿大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