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7章 京城景  我妻薄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十月十五, 下元节,老人节。

    程丹若在晨间请安时,同柳氏说了安排。

    柳氏没多想就应了。侯府是勋贵, 不似士大夫之家,对女眷的门禁要求严格, 非得跟着婆母出门不可。

    况且,程丹若虽然进门的时间短,但是谢玄英带她去, 自无置喙之处。

    话虽如此, 经人同意才能出门的情况, 还是让她有点不高兴,所以才过晌午,她就决定出去。

    因不是出门做客, 程丹若只带了玛瑙一个,谢玄英把柏木留给了她, 跟车的护卫是李伯武和钱明两个, 都是熟人。

    机会难得, 程丹若挥开郁气,出门就道“去卖玻璃的地方。”

    李伯武“是。”

    卖玻璃的铺子和卖瓷器、陶器、文房四宝的都在一条街, 汇聚了整个京城最大最好的店家,大多不止有后台,还可能是连锁。

    程丹若微微兴奋, 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逛过街了。

    第一个要买的肯定是蒸馏瓶和试管。

    店里没有,必须定做,程丹若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甚至有被宰的心理准备。

    但店家眼光利得很,虽然她只穿着一件妃色对襟长袄, 头戴风帽,瞧不见金银钗环,腕上也不过一对翡翠镯子,可丫鬟的手上戴着虾须镯,小厮的衣裳是绸缎料子,护卫更带刀,想也知道不是寻常人家。

    故不敢狮子大开口,报了实诚的价格“琉璃价贵,瓶子至少二十两银,这些小长瓶,也得十五两一个。”

    此时,琉璃器皿已经十分普及,但也是相对上层人士而言,二十两不低了。

    “我要的琉璃器,必须能受火烧而不裂。”程丹若道。

    店家大摇其头“夫人,琉璃易碎,不适合做酒器呀。”

    “做不好,我就换一家问了。”

    店家“三十五两,大小一样,须等上三日。”

    “耐烧吗”

    “得用西洋的法子做,比一般的琉璃耐烧一些,只是难做。”

    程丹若“好,柏木你来付定金。”

    她去下一家。这回却是想弄些合适的培养皿,香盛太奢,糟蹋东西。

    这东西不难找替代品,比如印泥盒,只是贵得很,不是玉的就是象牙、犀角,且雕花,也过于奢靡。

    她便招来钱明,让他单独跑一趟“什么地方有卖明瓦的”

    他说“那要到明瓦廊那边去。”

    “你去帮我定一些明瓦盒。”程丹若说,“圆形,平底,不要花纹,大小就同这个差不多。”

    她将方才在铺子里买的玛瑙印盒带给她“便宜就多定些,至少买十个给我。”

    钱明道“夫人放心,明瓦都是镶窗户的,比玻璃便宜得多。只是,若要大小相同,怕是只能用羊角熬的,蚌壳要少。”

    “没关系。”她不以为意,“什么都行,尽量透光。”

    钱明应下,自去办事。

    李伯武问“夫人还要些什么”

    “我想再打点铜器。”程丹若征询道,“这都是在哪里买”

    李伯武斟酌道“这得去铁匠铺,火炉街那边,但”他委婉道,“那里来往的都是粗汉,夫人不便亲自去,要什么吩咐我就是。”

    程丹若明白他的意思,打铁的成日里就在火炉旁,不仅都是男人,而且基本光膀子,很不雅观。

    她也不勉强,将原来白家夫妇替她打的手术道具,并一个铁架台图纸给他,让他派人跑腿。

    李伯武派了另一个跟车的护卫跑腿,说“您放心,都是自己人,必定办妥。”

    程丹若点点头,想一想,撩开帘子往外看,琢磨还有哪里能去逛逛。

    别说,这里的店铺是真的多,什么布庄、药铺、皮货店、当铺都应有尽有,还有一些她想不到的店。

    比如算命馆,里头坐着两个山羊胡的老头子,手边一本易经,是专门给人看相的。还有金店,长幡上写着“兑换金珠,公平出入”,一家鞋店,挂着“江南新物,鞋靴尽有”的广告。

    连锁店的招牌比较大“万源号通商银铺”,是传说中的钱庄。

    有的店铺比较直白,直接打出“名糕”“名茶”“名酒”的广告,宾客盈门,好不热闹。

    不独是店铺,街道两边还有支着的摊子,卖时令糕饼,什么柿饼、核桃饼、麻花酥、冬瓜汤。

    马车再拐过一条街,又是什么“书铺”“古今字帖”“碑帖”,广告也打得极有意思“水浒绣像新本”“三国全集”“国色天香十月新卷”。

    程丹若叫了停,戴上帷帽下车,进书店瞧瞧。

    杂书不少,各种话本戏本都有一些,且价格不贵,二钱银子就能买三卷本的,再大的部头不求质量,一两银子也能拿下。

    她不由感慨,坊间的刻印确实已经很成熟了,只是商家图利,看来看去,都是好卖的小说,其次便是四书五经,要寻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却是没有。

    程丹若翻了翻内容,挑了三国、岛夷志、焚香记、绣襦记,准备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

    等出来,时候还早。

    她问“有没有西洋铺子”

    “有,就在街尾,最大的一间铺子。”李伯武回答。

    “去看看。”

    店铺叫“稀萃楼”,广告却直白,“东西洋货”“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