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明面上不能卖外地商品,那就暗地里卖,没办法,谁让外地商品更便宜质量更好呢。
本地运输公司则是去外地开一家分公司,再把商品运进关西。
崔浩可以约束本地的企业,却拿外地的企业没办法。
还有其他各自走私,代货等方式。
总之崔浩有政策,下面的百姓和商人就有对策。
几年下来,关西的经济依旧是发展不起来。
明面上虽然还有不少的工厂,但这些工厂都在靠着当地官府的补贴在运营。
有补贴,没有竞争的压力,这些工厂就更加不思进取,然后就更加没有竞争力,如此恶性循环。
到了永兴二十八年,关西的经济已经成了一摊烂泥。
“省长,补贴不是办法,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得把生产成本降下来,提升竞争力。”
财政厅厅长刘勉劝说道。
“怎么降低成本?我们没有钱来升级设备。”
崔浩说。
“可以从人力方面下手,中原地区是8小时工作制,我们实行12小时,这样就能降低三分之一的成本了。反正都是些扶桑人,二等国民,压榨的狠一些也没事。”
这是刘勉所能够想到唯一的办法了,关西和中原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就是劳动力更便宜。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这里甚至连工厂都开不起来。
“8小时?那只是表面上。实际上加上加班时间,中原大部分的工厂的工人也要干十二个小时。”
崔浩苦笑道。
各省的掌权者和资本阶级为了更好看的经济数据和财富,那都是死命的压榨底层百姓。
中央制定了8小时工作制,下面的人就搞出了一个自愿加班的法子。
理论上来说工厂的确不能强行要求工人加班,但他们可以选择辞退那些不肯加班的人,又或者降低基础工资,大幅度提高加班工资.......
总之法子有很多,但凡是想要赚钱的人,都只能含泪加班。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我们这12个小时算基础工时,然后再加几个小时班。”
刘勉说。
“这样会死人吧,搞不好还会逼着这些人造反。”
崔浩提醒道。
一天工作12个小时就已经很夸张了,要是再加几个小时班,肯定会有大批工人累死。
到时候,肯定会有受不了的人登高一呼。
别说到时候,事实上现在大华也并非完全太平。除了中原地区,其他地方的叛乱时有发生,只是规模都不大而已。
有些叛乱是曾经的特权阶级不甘心失败进行反扑,还有判罚则是因为当地掌权者压榨的太狠,导致有些人受不了殊死一搏。
当然,这些叛乱已经无法动摇强大的大华,基本上都是被轻易剿灭。
崔浩倒不是不忍这些叛乱者会被杀掉,而是治下出现了叛乱,当地的长官都是需要负责的,考评上会留下瑕疵,影响晋升。
“大人放心,据我观察扶桑人的忍耐力很强,多干几个小时不至于起来叛乱。”
刘勉说道。
就算是多干点时间,无非也就是更累一些而已,至少还可以赚钱养家,不会吃不饱,比起以前的日子要好得多。
以前扶桑底层经常饿死人,也没见有多少叛乱。
“那就先试试。”
崔浩下定了决心,明年就是他回京的叙职期,他必须拿出一份拿得出手的的数据,这方面是造不了假的。
他交不出那么多税给中央,嘴上说经济发展再好都没用。
崔浩至少还是在想办法搞经济,而高丽省的省长李承则是干脆做起了假账。
为了给中央交更多的税收以证明高丽的经济水平,李承利用手中的权力私自进行加税,增加罚款名目,倾吞国有资源.....
李承出自一个官宦世家,爷爷当过明朝的知府,父亲当过明朝的县令。
以前的官员在地方上做官向来都擅长制造烂账,然后任期一到,调到外地或者升迁,烂账就留给了下一任。
当然,那些调到外地或者升迁的官员,也会遇到前任留下的烂账。
这种事情成了普遍现象,李承的长辈就是如此教他做官。
李承以前因为朝廷执行律法严格而不敢乱来,此时朝中风气稍微舒缓了些,而他又确实遇到了升迁的困境。
于是乎,长辈们教的法子又被他回想了起来。
只可惜,时代变了。
农业时代官员多加税,对当地的影响无非是多饿死几个百姓。
而如今,当李承开始多加税之后,当地的企业纷纷逃离。
不赚钱,留在高丽干什么?
企业一离开,当地失业的人就快速增多,经济发展就越差,社会矛盾就越发尖锐。
高丽和关西有很大不同,高丽是汉化最彻底的地方。
如今高丽说的都是汉语,用的都是汉字,曾经的高丽方言都几乎没有人使用了,他们这些年最重要的事就是汉化,撕掉自己身上高丽人的标签,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大华人。
他们做的很成功,中央对他们的态度很欣赏。
所以,中央对高丽的人权要比扶桑更重视。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