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6章 两枣一棒  静姝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时隔这么久没见,褚显昊两人再一次被惊艳了。

    这是飞鱼服装扮的李静姝,浑身上下英气逼人,腰高腿长,令人挪不开眼睛。

    李静姝上台,环视一周,村民们安静的像一群上小学排排坐的乖孩子。

    “学堂后天开学,今明两天所有适龄孩童登记,这三年内,不需要任何束侑费用。”

    顿了一下,让村民们发泄了两句。

    “这男孩上不上学没关系,女孩是必须来学堂上学的。”

    村民们傻眼了,这是哪门子大逆不道的观点。

    褚显昊两人也是对视一眼,不明所以。

    传统都是男子继承香火,女儿要嫁人,是别人家的,怎么李静姝反其道而行之?

    等村民们唧唧哇哇地吐槽了一番这等石乐志的言论后,李静姝抬起双手,往下压了压,整个广场就安静下来。

    如此威望,也是让褚显昊两人眼皮一跳。

    “你们想想看,男孩长大了娶妻,他依然还是在这个村。”

    “父母高堂、兄弟在,田地房屋在,周边族亲、乡亲、族老、宗族在,有这么多看顾,用得着担心被一个不熟悉的欺负去?”

    “反观女孩们呢?嫁到一个人生地不熟,连什么情分都还没有的地方,周围都是陌生人,她也只是一个十四五岁,没有自保能力的女孩。”

    “如果在学堂能识字接受教育,将来出嫁也有一技傍身,也能明事理懂得处理人情,懂得自我保护。”

    “自家女儿,再怎么样也是十几年辛苦拉扯大的,难道让她多学点护身的东西,有错吗?难道不是更应该吗?”

    众人:…

    感觉很有道理,有点别扭,但又没法反驳的样子。

    人群也不好反驳说女孩终究是别人家的,因为再怎么样,也是十几年辛苦拉扯大的,父母亲情绝大多数都会有。

    “那儿子就不该上学吗?儿子才是继承香火的啊。”

    有村民壮着胆子提问。

    “我也没说不让男孩入学堂接受教育啊。”

    问的人一噎,被周围人嘲笑一番。

    “我要强调的就是,女孩是一定要入学的。我也是女子,谁要是敢用什么理由不让自家女孩入学,那就是看不起我李静姝,我也一定不会让他好过。”

    李静姝再一次驾轻就熟地耍起流氓,这种有权有势有钱的人耍起流氓来,村民们哭笑不得,根本无可奈何。

    褚显昊两人看到这一幕,也是哭笑不得,李静姝在他们心里的人设,已经崩塌了,必须重建。

    “有谁不让女孩入学的,现在站出来,当着大家的面,你的理由真的要是能说服我也行,我也是讲道理的。”

    李静姝把话软下来。

    有人想说家里活重,女孩也是个小劳力,但又知道这个理由绝对无法说服李静姝,不想得罪李静姝,就只好闭嘴。

    李静姝扫视全场:“看来大家都是深明大义之人,村长,把男孩女孩必须入学这一条,写入族谱。”

    众人:…

    怎么一下子变成写入族谱了?

    看着台下有些人蠢蠢欲动,李静姝大眼睛一瞪:“怎么,读书还有错了?谁有意见反对这条族谱,站出来让大家看看!”

    众人缩了缩脖子,他们虽然是泥腿子,见识比较少,但不代表他们就笨啊,谁会反对子女入学,难道想世代做泥腿子?

    这时候跳出来,估计会被表决驱逐出村子吧?他们才没那么傻。

    村长连忙应下,反正您在我心里就是族长,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第二件事,就是工坊也要开了,明天开工,今天定好人选以后,明天开始上工前的培训。”

    村民们又是一阵激动。

    读书没那么快变现的,但上工可是有现银拿的,能很快见到好处的事。

    “选人的原则,以前我也交代过一些。”

    “人都有亲疏远近,我也一样。所以有些人的岗位工钱高些,前途大些,你们也别眼红,但我能让每一户至少一人来上工。”

    “这也是对诸位乡亲,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谢意。”

    这里很多人是反对过或者说损害过李静姝利益的人,但至少后面都做到了统一思想,所以李静姝也不会抓着小事不放,她没那么多精力去拉扯这些。

    更何况她也承诺过。

    村民们再一次庆幸刚才没反对女孩入学的事,否则这上工的事肯定得黄了。

    这李孺人也太阴险了,前面先挖坑,简直就是八百个心眼子,防不胜防啊。

    村长等人自然心里很高兴,付出终有回报,舔狗最终收获良多。

    李静姝等他们都消化了一阵后,图穷匕首见,在给了两颗甜枣后,掏出了今天的大棒。

    “今天最后一件族规,凡上水村男孩女孩,年满十九岁才能嫁娶。”

    因为是虚岁,所以李静姝报了个十九岁。

    轰,台下爆炸了,连村长都愣住了,李静姝事先也没和他通气。

    也就家里人一点都不惊讶,她们甚至都知道原因,李静姝早就规定和解释了这条。

    “李孺人,这是为何啊?十九岁,那都成老姑娘了啊。”

    “对啊,而且县里有规定,十九岁才嫁娶,会被罚银的。”

    古代因为战乱频繁等原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