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6章 我们的特权  1621:重启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屠戮,整个辽东已经血流成河。”

    说罢拔剑出鞘,直指苍天,环视校场大声吼道:“我们是长生岛民团,杀敌建功是百姓赐予我们的特权!如果辽东总有一天会全部沦陷。。”

    短暂陷入悲伤之中的教导营众军士抬起头看向陈楚,眼神中逐渐升起炽热的火焰。

    陈楚略微停顿,左右环视了身边众人。

    “那绝不是今天,我们是戚继光的子嗣,是戚家军的后裔!从南方的海岸到北方的草原,大明的山河湖海之间,无数英烈在天上看着我们!和你们父辈二十年前那样,随我一起,驱逐贼掳,保家卫国,澄清环宇!”

    “愿意去的,上前一步!不愿意的,留守本岛!”赵福大声补充道。

    整个教导营沉默以对,良久,齐大贵大步上前,昂首大喊:“俺自小过的浑浑噩噩,正是这几个月的磨砺,从泥腿子变成了教导营,第一次有了顶天立地做人的感觉。鞑子犯境,正是报答百姓供养之恩的时候,愿随陈营官杀贼护民!”

    而后教导营众人皆整体往前跨了一步。

    “是啊!我等虽没有见过父祖,但长生岛于我等有再造之恩,鞑子犯境我等就该去拼命!”

    “正如陈营官所言,家父为民杀贼,我等决不能辱没了这份名声!”

    教导营军士们各自表态,逐渐如统一号令一般,开始大声呼号。

    “杀贼!杀贼!杀贼!”

    陈楚看着眼前,内心激荡到了极点。

    随即将布包中最后的所有物——一面黑色的旗帜,展开到了众人眼前。

    随行木匠取来一副旗杆将旗帜绑了上去。

    陈楚举起旗杆,大声朝着校场嘶喊道:“这面旗帜!正是当年的蓟镇南兵旗,但由于蒙冤,已被朝中狗官定为了反旗,故而被浸染成了黑色!然而一腔赤胆忠心岂能被区区墨水抹黑!”

    “此旗红黑,红色代表着无数战死英灵,黑色代表着这不白之冤,也代表着这浑浊的世道,更代表着全天下受苦的黔首百姓,我等要以这热血澄清环宇,为芸芸众生讨回一个公道!”

    一阵劲风袭来,红黑配色的日月浪涛旗迎风飘扬,

    “陈楚不才,将此旗取名黑天红日,只要此旗不倒,辽东则永不陷落,奴贼休想有一日安宁!此旗所到之处,没有一个百姓会受到欺压!”

    金色的晨光从山间直射入眼,让陈楚猛地回过神来,仔细检查了一遍腰间的佩剑。

    太阳从长生岛起伏的群山之间升起,校场之上,随着几声抬枪鸣响,原本熙攘地观众席的注意力被集中,整个校场安静了下来。

    “时候到了?”

    陈楚问了孟长柱一句,对方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远处羊官堡方向狼烟袅袅,随着前往长生岛的两个渡口在两天前被付之一炬,难民上岛的路被彻底切断了。

    从复州城投降到如今已整七天,长生岛上下几乎已经适应了这种氛围,所有工坊日夜三班倒,尽可能地多造一些军械。

    陈楚劝阻了孙秋水动员百姓的决定,目前这个局势这样做只会使得人心不稳,火上浇油。

    “邀请的村户都来了没有?”

    陈楚又问了孙二七,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除了在校场中带领方阵的赵福。

    孙秋水、孙七、荀辅等老人在观众席的第一排正中间坐定。

    社学的学生们则有单独的一处席位,正对着百姓席。

    当阳光彻底照亮了整个校场,陈楚点了点头,一旁候命的匠人们抬着一整套祭祀香案来到了台上,而后又加上了三牲祭品。

    “开始吧。”

    言毕,临时改造为礼炮的虎蹲炮接连发出二十三声炮响,持续了约莫有一刻钟,直到空气中满是火药的气味。

    一旁观众席上的百姓们只觉得这如过年般的动静甚是热闹,各自好奇地议论着。

    “教导营,列阵向前!”

    炮声完毕,赵福大声喊出口令,随即教导营方阵从民团阵中走出,正步到了陈楚台前。

    “这二十三声礼炮,正对应着你们来到长生岛的二十三年!”

    陈楚双手捧着手中的包袱,大声朝底下教导营军士喊。

    “二十三年前,你们的父辈在蓟镇蒙受不白之冤,为了保护你们,吴惟忠老将军把你们从蓟镇救到了长生岛。”

    教导营众军士脸色微变,眼神中充满了怀疑与不可置信,但严酷的训练使得他们依旧站得笔直。

    “你等根本不是孤儿,也不是孙员外捡到的的流民遗孤,你等皆是蓟镇南兵烈士后裔!”

    陈楚大声说罢,将手中包袱外层扯开,露出一个白色的丝绸包。

    又将丝绸包双手举过头顶,跪在香案之前,赵福小跑上前,点燃三柱粗香供奉在香案里。

    “今日奴贼猖獗,楚在此拜迎烈士英魂,佑我汉军能一举荡寇,还百姓太平!”

    随即陈楚捧着白色绸包朝香案五体投地三叩首,又走到教导营方阵面前大声喊道:“叫到名字的,上前来领取乃父遗物!”

    陈楚将布包平放在身前,赵福庄重地从包中取出一份份发黄的信件与破损的身份木牌,将信中托付之人的名字一个个喊了出来。

    “齐大贵!”

    “有!”

    “蓟镇南兵,步营六哨,哨长齐广才之子。齐广才,祖籍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华府,义乌县,于朝鲜斩倭奴首级六,割耳二十八,因功擢升总旗,后在蓟镇被无故冤杀,其子于襁褓中由吴惟忠将军暗中救出,以齐广才遗属取名齐大贵。”

    赵福强忍着泪水大声吼道,他没想到第一个就是齐大贵的父亲,当初他们是战场上同一个鸳鸯阵的生死战友,念到此处,不禁眼眶泛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