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1章 辞行  1621:重启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前半句就好,后半句不要说出来。”

    陈楚身后这位身上迷雾重重的女子故意加重了手上的力道。

    太阳穴上因酸胀而不断跳动的神经稍稍得到了一些舒缓,自从两年前拉着那位‘前前世’的老婆回到大明后,陈楚的脑门时不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偏头痛,知道此事的只有当时的军医黄兴以及托亚哈娜,为了保密,黄兴只把止痛的手法交给了这名前情报司长。

    但清河盖州之役期间,由于托亚哈娜突然离开,他在战役的后半段只得咬牙死撑。作为一军主将,陈楚必须杜绝一切能够影响军心的事情,包括他自己在内。

    “要是再拖长一些时间,或许我就再难保持理智了。”陈楚眯起了眼睛,将自己的脑门全部交给了对方。“倒也没必要非要等我过来,你可以让陈辛帮你,反正这病...”

    托亚哈娜还没说完,陈楚便坐了起来,长吁了一口气,说道:“如果这真是某种疾病就好了,那人身上的谜团却是比你还要重的。”

    “你指陈辛?”

    “不。”陈楚摇了摇头。“若是按她的自述,那她的名字便是妇好,那位三千多年前商王武丁的宠妃,也是武丁一朝最能打的将军。”

    “那岂不正好,她可以帮你杀光鞑子...还能...”

    陈楚扭过头,用一种深邃的目光看向托亚哈娜,让对方一时也停下了话语,作出一副聆听状。良久,陈楚才低声道:“哈娜,你相信时间会倒流吗?”

    “时间倒流?”托亚哈娜皱了皱眉头,她疑惑地看向陈楚,回道:“我知道有的时候河水会倒流,可时间....”她摊了摊手:“日子一天天往后过去,怎么还能往前?”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回到你一家还在抚顺经营茶楼的日子,你会如何?”陈楚看着对方的眼睛问道。

    “你是说....”托亚哈娜自从那天在军帐中见到那一抹白光后,她对这种超自然事件的认知也变了许多,眼前之人的问题,在旁人看来很离谱,在她看来却很认真。

    她呆了半晌,而后目光黯淡了下去:“我应该什么也做不到,一个女儿家即便是在风气开放的抚顺边关,也要遵守许多条条框框。”

    “可为何我却能做到,而且,非常的容易。”陈楚又说道。“从长生岛开始,几乎一切进行的都过于顺利了,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这一切顺利的,就好像是....”

    “一场局?”

    陈楚缓缓点了点头,他自从来到大明后,便开始不停地将周围的事务同自己在前世了解的那个大明作比较,然而此时此刻,他却觉得当下的这个时间,和自己认知上熟悉的那个王朝偏差太多了。

    “那为何你还将第一步兵千户所交给陈....那个妇好?”

    “我不知道,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根本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倒不如说,那个瞬间我似乎停止了思考。”陈出若有所思地摩搓着手指:“这也是我将你分离出军情司的直接原因,我需要第三双眼睛帮我看清楚,这到底是什么事。你在这方面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我相信你。”

    托亚哈娜神情一凝,转而忧愁地看向城楼外:

    “时间能不能倒流,妾身不知道,前世,后世这种鬼神之说,妾身也不感兴趣。妾身只看到眼前的局面,建奴大败榆林铺,而打败他们的,却并不是什么朝廷的官军。”

    说着,她再次扭头看向陈楚:“你....为何非要执着于那些神神鬼鬼之事?”

    陈楚默然,他从托亚哈娜的目光中,看到了一丝犹豫一闪而过。

    这时,楼门外脚步声响起,一名驻军亲卫送来了消息,那位在长生岛社学里开办西番科学院的徐光启先生来到了栾古关。

    陈楚只得起身,和托亚哈娜交代了几句后,让她再次隐入了黑暗。而他整了整身上的衣冠,披上一件墨色披风走下了城楼,来到了关口内的公事房。

    陈楚大致能够猜到徐光启此次前来的目的,这位老先生多半是要走了。在原本的历史上,天启元年三月徐光启上疏回天津养病,同年在六月辽阳失陷后,他再次奉诏返回北京,主张用红夷炮帮助防守辽东剩下的城池,但与当时的兵部意见不合,又再次辞官。

    也正因此,陈楚才能利用袁可立的关系牵线搭桥,让老徐走海路来到了长生岛,直接按在了抗金的一线战场。

    如今是天启三年,按照原本的历史,他会被天启帝擢升为礼部右侍郎,但因为魏忠贤把持朝政的关系不肯就任,在自己老家被弹劾去职。

    但因为陈楚到来的原因,这若有若无的蝴蝶翅膀直接将后金建奴直接一巴掌扇到了墙里,或许给了老徐一点直面黑暗的勇气,他这次并没有推脱。

    正如陈楚和徐光启交谈的那样,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徐头在听到建奴大败,努尔哈赤被俘后神情舒畅,心中的火苗又被点了起来,他正器宇轩昂地向陈楚辞行。

    这一次,由于前线战事大捷天启帝破天荒将他擢升为了礼部尚书。

    “先生当真要离开长生岛,一头扎入那边污浊不清的宦海中吗?”陈楚说着给徐光启倒了一杯酒。

    “自古以来,国朝将兴,必是武将死战,文官死谏,如今你们武人在辽东拼死胜了建奴,我等文人自然不能落后。”

    徐光启豪迈地将拿起杯盏,一口饮下浊酒。他早年曾在通州督练新军,虽然因为军饷器械等原因最终失败了,但依旧能够在举手投足间看到一丝爽朗气息。

    陈楚又说道:“学生还是认为,比起庙堂之上,先生在长生岛社学更能为天下造福。”

    “你这个庶子,有时候真是傻得可爱。”面带红光的徐老头笑着看向陈楚,从怀里抽出了两卷书册。“科学院的那些学子们才思敏捷,老夫已然没什么好教的了,这些年轻人如今缺少的只有时间,他们需要时间去沉底。我这本纲要,便是留给他们的最后一项课业。”

    却见桌子上的纸扎书上,赫然写着一行正楷大字:农政全书雏议。

    “《农政全书》!”陈楚语带惊异地看向徐光启。

    在他的认知中,他早年在房山,涞水开垦挖渠种稻,实验了各式各样的农业技术,在过程中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等书。

    而这本《农政全书》则是徐光启晚年回到老家上海后,将他一辈子所学的农业知识,实践汇总之后汇编而成。集合了清代以前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