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念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白昼黑夜永不停歇”,

    转过天来,我们琅琊五义手底下,也有不少人手了,招呼齐全也得有个几百人,也算一方不大不小的势力了。”

    我这个当大哥的却犯起了难,手下的人越来越多,要想个安身立命之法,眼光要放长远,要向前看呀!”

    要做那百姓心里的神,而不是闻之色变的匪!!

    我思来想去,这辈子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活着才算更有意义!”

    “是想屯田兴兵,慢慢韬光养晦追寻心中道义,为天地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让世间充满光明。”

    还是这人间市侩,不如躲在山中做妖怪,,做个有钱的土财主,毕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做一个后山人,远离世俗纷扰,可一想到跟我在我身后这几位,他们甘心种田养花吗?

    我们琅琊五义,掏光了家底,把东坡以东的几十顷的地方全都收入囊中,东坡距离白龙河岸边不足千米距离。”

    靠水而建,出行水陆两栖都可。”

    买完了地后,银两就紧巴巴的了,在山楂园盖了个简单庄园,

    也就是简单的一排排排高长的围墙看着不错。”

    门口放了几只黑色的大狗,大老远有人经过,就凶的不行,门口这一亩三分地是照看的很明白,归根到底,也算是有了一份基业,安稳下了。”

    把通往村里村外的路都修了遍,要想富先修路,一切都有条不紊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乡亲们见了我们,无不说能干,给我一顿夸奖,阿祥每次都很受用,就属他出的力气多。”

    “仿佛我在东坡画了一个圈,然后一点点的改变,让村子遍地开花结果。”

    我把东坡的土地,划分了等级,“一等田”,“二等田”,和三等田地。”

    一等田是上好的土,万物可种。

    二等田土地好坏不一,这一块是好土,另一边就次了一点,只能用来种些,玉米,花生小麦等农作物。”

    三等田地就是紧靠着河边的地,土里掺杂着沙子,三分土七分沙子那种。”

    种不好作物,因为三等田地距离河边很近,一到阴雨天气,水汪汪的一片。”

    种啥也白搭,但是儿时的印象里,总有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愿意去试一试。”

    全都是沙石河泥只能种些树木,不能耕种收粮,可以加以利用。”

    我们把这几十顷田,大概不到百顷,从所有人丁中,挑出靠的住的一些,分给他们家打理,我们五五分成,这可天大的好事情啊,。”

    要知道,穷苦的人家一年到头,家里的米缸都是空的,有借着过活的,还有挖野菜,吃树皮,树叶子充饥的。”

    据说“吃了树皮树叶的人,消化不了,脸肿的又大又青紫,有的人还会丢了性命。”

    就算去给财主家耕种,也只是给一口饱饭而已,更不要说收成分给他们。”

    我不仅管他们吃饱穿暖,还分他们五六成粮食,家里稚童老人多的,多给一些也无妨。”

    不出一段时间,我们的名声越来越好,更有迷信的还整出个

    “琅琊五善人”的名头!

    兄弟中就属小剩膨胀的厉害,还给我起了霸气的称号叫做,

    “琅琊王!!

    家里有有铺子的晓东,每每家里都催着来东坡庄园,有一次我还碰巧听到他父母讲:“

    “还不快去东坡庄园帮着忙活,现在光景好了起来,那么多无关紧要的人往上面凑,天小子从小鸡贼一样,迟早给你从这什么破五义里面给你提出来。”

    小剩这小子家里也不反对,但是还能看的出来,是想让吃读书这碗饭的。”

    本想着要抽时间敲打敲打祝小剩这厮了,才吃了几天饱饭,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一年下来尽管只能收四成,庄园的粮仓也是放不下这数以万计的粮食。”

    我给他们几人一些名额,让他们去运作一番,一家只能分一亩地,而我自然是主宰者,份额那么一说自然由我做主。”

    东坡庄园才刚刚有点起色,亲戚们一个劲的往这边添人,大姨母家“刚子哥,三十多岁了没有什么好活路,为人倒也踏实,有点小聪明,我就点头留下了。”

    三姨母家也要过来人,这我倒是没让,他们一家都是好吃懒惰的主,跟泼皮没什么两样。”

    跑到我母亲那边一顿的抱怨!!

    我这个人最看中的不是能力,不是精明,而是人品!!

    下一步就是把持,白龙河的渡口了,那些消散打鱼捞虾的,就不能乱入了,只允许几家登记在册的进出。”

    挑一处好一点的地方买下,水上也要有自己的领域。”

    说起这渡口就更好把持了,整个白龙河岸边渡口,基本上十个九个要和小爷儿,我沾亲带故呢,早年间我四爷爷便是这渡口一霸。”

    可不要小瞧了这渡口,谁家地方大谁家占的少,那跟种地一样都是有讲究的。”

    “面积占的大,自然物产丰富盛产鱼虾,谁也不能越界,不然那就鱼叉相见,给你来个白叉子进红叉子出,三天两头的打一次都是家常便饭。”

    亲兄弟喊打喊杀也是常有的事情!”

    老话总是经过时间长河的验证,不无他的道理,理性的我总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真是童叟无欺般一次次印证在我眼前,四爷爷守着渡口霸气了一辈子。”

    不服老不行,随着身体每况愈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