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以太尉府,执政事堂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夜色深沉,洛河南岸,李绚平静的站在天津桥南的位置上,目光凝视着对面的端门。

    秋风凛冽,隐约弥漫着浓烟的味道。

    端门之上,一股不祥的气味已经弥散开来。

    一阵平稳的脚步声在李绚身后响起,李绚下意识的回身。

    一看来人,赫然是韩王李元嘉,李绚赶紧拱手道:“见过王伯。”

    李元嘉摆摆手,说道:“你这里,想要进来可真不容易,不过你是真打算把这里改造成太尉府了?”

    李绚抬起头,目光越过李元嘉。

    原本定鼎门大街的尽头,积善坊和尚善坊中间这一片,已经被彻底的隔离了起来。

    南边街口处封闭起来,作为太尉府的大门,两堵墙一直蔓延到南口和北口的中央。

    四丈高的木板顿时出现在视线当中。

    以这一片木板分割南北,南面已经在三日之内,盖起了一座太尉府,北面则是一片空地,算是太尉府后院。

    密密麻麻的摆着无数的军械,对准端门。

    两侧来回的士卒,全部沿着洛河南岸从东西而来,以及洛河之上。

    完全不通过太尉府的大门。

    “王伯知道的,侄儿本身就是要用这些东西,来彻底隔绝了城中所有人窥伺紫微宫的视线。”李绚微微笑笑,说道:“再加上作战所需,将太尉府临时建在这里,也是妥当的。”

    “同时也利用这里的特殊位置,逼诸相将政事堂建立在这里吧。”李元嘉没好气的白了李绚一眼。

    政事堂,大唐朝政核心所在。

    三省占据了原本洛州府府衙。

    六部九寺五监占了武三思,武攸宁,武攸暨这些武氏子弟的宅院。

    虽然相距有些远,但繁华胜之,各部司也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定鼎门大街对面就是紫微宫,政事堂安置在这里,也是合适的。”李绚拱手,然后认真的说道:“至于太尉府,不过是个巧合罢了,反正政事堂一日不过两次堂会,诸相也正好可以过来看看紫微宫,免得一个不小心有人杀出来,也没人知道。”

    “你的那点小心思啊!”李元嘉点了李绚一下,好笑的摇摇头。

    通过政事堂的方式,李绚实际上将朝政掌握在了手里,而同样的,朝中诸位宰相,也通过政事堂牵制住了李绚。

    “总是要在天子归来之前稳住局面的。”李绚稍微松了一口气,然后起身说道:“其实侄儿也不过是做个象征罢了,朝中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具体事务,侄儿并不插手。”

    “一个吏部尚书张大安,一個刑部尚书萧嗣业,一个兵部尚书王方翼,你都握住了六部的一半了。”李元嘉直接点透了现实。

    “张公本身就是章怀太子的太子左庶子,琅琊郡公本来就是单于都护府长史,至于王尚书,他的军功完全足够任兵部尚书。”李绚神色郑重的摇摇头,说道:“不是侄儿要做什么,而是有他们在,军中的这些骄兵悍将能够更加的安定。”

    李元嘉出乎意外的点点头,说道:“你做是对的,若是他们这些宰相真的有用,三郎和四郎,也就不用死了,我大唐也不至于差点被人灭了国。”

    提及灭了国,李元嘉脸上咬牙切齿,满是恨意。

    武后灭唐立周的心思隐藏的很深,但她终究是一步步的走了出去,一直到今天,真面目彻底暴露在众人眼前。

    “这些日子,我们去神都苑收拾了纪王和许王的棺椁,打算将他们迁回长安,然后安葬在昭陵。”李元嘉看向李绚,问道:“你觉得呢?”

    昭陵是太宗皇帝的陵寝,按照朝制,其实最适合安置的是乾陵。

    但他们总归是死在武后的手里,地下见了李治,怕是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见了太宗皇帝,还能告告状。

    “好。”李绚点点头,心中叹息一声。

    “二十七郎,你觉得为什么会有武逆之变?”李元嘉稍微走上前,目光直直的看向端门之上。

    李绚有些明白了李元嘉的意思,顺着他的话说道:“宗室在外太多,高宗皇帝虽然扶持起了侄儿,但都安置在外,一旦有乱,的确能够迅速的返回朝中平乱,但中枢就难保了。”

    “所以呢。”李元嘉转身,目光笔直的盯着李绚。

    “宗室必须有人在中枢。”李绚很直接到替李元嘉说出了他想说的话,但紧跟着李绚又说道:“但,宗室在中枢不能掌重权,侄儿的意见,是一个礼部尚书,加上一个宗正寺卿……尤其是宗正寺卿,必须由宗室接任。”

    李绚清楚表明了自己的意见,而且这也是他认真在想过的。

    礼部尚书掌管礼仪,但宗正寺卿却是能够在帝位传承这种大事上发话的,而且很重要。

    “但是现在,礼部尚书韦待价在宫里被囚禁,宗正寺卿韦思谦在江南不知所踪,怎么办?”李元嘉依旧盯着李绚。

    “很难。”李绚摇摇头,看向紫微宫,轻声说道:“韦待价出来之后,这个礼部尚书很难挪动,但韦思谦,他在扬州任了太师,所以宗正寺卿这个位置,他得让出来。”

    “睿宗皇帝登基的时候,太师授给了霍王,所以霍王任宗正寺卿。”李元嘉直接做了交换。

    李旦登基之后,让韩王做了太傅,霍王做了太师,舒王做了太尉,李绚是司空。

    李元嘉的意思,是李旦登基加封的那一套,他们还是得认。

    不过可以换。

    李绚做了太尉,舒王可以做司空。

    韦思谦作为太师,霍王可以去做宗正寺卿。

    “可以。”李绚赞同的点头,然后说道:“这样,侄儿让吏部重新拟定一个名单,睿宗皇帝时期的任命,天子回来之后,再重新册封一次……不过王伯,此事得和诸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