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等李文进离开了李昭玘的府邸,李昭玘才颤抖着双手,打开了方案。
当看完前面的概述,尤其是政事堂成员的组成时,李昭玘立刻意识到,张唐卿要让他担任尚书左右丞之一,而且很大的概率是尚书右丞。
按照方案的说明,尚书右丞位于尚书左仆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尚书左丞之下,三司使和御史大夫之上。
而三司使已经有了冯元,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张观要重回御史台,而李昭玘也意识到,张唐卿要用他,一定是看重了他的地方履历。
李昭玘为官二十多年,做过两三个地方的知县,四五个地方的知府,两个地方的提刑司提刑使,为官经历丰富,是目前所有正三品官职中地方履历最丰富的一个。
再看看张唐卿的同年和师兄弟们,都以增加地方履历为主。
“尚书右相啊。”,李昭玘淡淡的说道,“我李昭玘也有机会成为执政?”
贾昌朝看完后,缓缓闭上了眼睛。
“张唐卿此子,心思深不可测,他竟然敢启用庞籍吗?一个薛奎,是你的铁杆支持者,一个庞籍,在被人抛弃之后,你拿来用,和当年的薛奎如出一辙,果然,使功不如使过啊。”
贾昌朝有点后悔了。
他本来以为张唐卿会让张观继续留在西府,可没想到,他竟然抛出了政事堂改革方案,明眼人都知道,张观已经预定了御史大夫一职。
“我这个枢相,要成摆设了,如果我继续留在政事堂,做一任尚书右丞如何?”
随即,贾昌朝自己就否定了自己。
今夜,开封府内三品以上官员,谁都没有睡觉。
面对忽然来访的王质,张唐卿只能强打精神。
“王制诰深夜拜访,不知……”
王质缓缓弯下腰,说道:“质,谢过使相。”
“怎么,官家把翰林院掌院和大学士一职给你了?”
“是,质知道,正是使相提出了改革方案,质才有机会成为翰林院掌院。”
“你不该感谢我,而是应该感谢官家,以后你就成为官家的私人秘书,帮着官家处理政务,你这个内相,比我这个使相可威风多了。”
“质不敢。”
“好了,翰林院那边,你们也抓紧建立起来,别忘了,崇文苑会划归翰林院,你们做好交接。”
“下官明白。”
“你可是内相,怎么能自称下官呢?”
“百官以外相为首。”
“哈哈,行了行了,速速回去准备吧,最近事情多,大家都要受累了。”
翰林院掌院,大学士被称为内相。
枢密使被称为枢相。
尚书仆射被称为使相。
因为中书省又被称为左省,中书侍郎被称为左相,专职制定律令,请旨等事宜。
门下省又被称为右省,门下侍郎被称为右相,专职诏书、政令、奏本批复等的审核事,监督奏本执行,并回馈。
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两个被称为执相。
三司使被称为计相。
御史大夫被称为台相。
从此之后,大宋将有十几个相公,每个相公又都是独立存在某一领域,互不统属。
随后,贾昌朝等人,纷纷到张唐卿的新值房内,探讨这次改革,和将来自己的定位问题。
包括留守开封的厢军司都部署孙沔都单独找了一次张唐卿。
估计孙沔盯上了三衙都部署的职位,不过,孙沔还不够格,哪怕他当了三衙都部署,曹佾、李用和和姚宝三人,也能把他拱下来。网
不过,宋守约马上要致仕了,兵部尚书一职,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大家忽然发现,好像这种私下沟通、协商、妥协、交换的方式和方法,比以前吵成一团要好很多。
薛奎、姚宝和种世衡三人快马加鞭,终于回到了开封。
当薛奎得知要是升任枢密副使时,脸上吃惊的表情丝毫掩盖不住。
因为薛奎还有几年时间就到点了。
“老薛,军方的改革,你从头到尾都参与了,如果没有你坐镇枢密院,我不放心。”
薛奎想了一圈,好像真的只有他最合适。
“姚宝接任三衙都部署?”
“是。”
“那种世衡呢?”
“这正是我想和你交代的事情,这次北伐,你觉得哪个部门发挥的作用最大。”
薛奎想都没想,立刻说道:“还用说吗?自然是参谋房。”
“我也这样看,参谋房的重要性,在这次北伐过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我想单独成立参谋部,秩比三衙都部署。”
薛奎思索了会说道:“下官同意,下官再提几个意见。”
“薛大人请说。”
“下官发现,各军与其按照边军禁军划分,不如按照地域划分,以便于管理。”
张唐卿笑了起来,实际上,他已经发现按照属性划分的弊端,例如当初征讨长其国时,静江军归厢军司,而邕州的军队则是边军,互不统属,如果有了战事,没有强力人物的推动,根本就不会互相帮助。
“是我思虑不周,薛大人按照自己的行事操作即可,不过,我提议成立五军都督府,把大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