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严重。
工部尚书的行为未免也太张狂了些,那百万亩林场且都不是他元家产业,如此一来,岭南府根基就被其毁了大半,以后百姓还怎么生活。
臣所言绝无半句谎话,还请陛下处置。”
谢御史言辞凿凿,痛心疾首的对叡帝回禀着,就算他跟元彻平日不对付,但他也绝不会乱说。
烧山一事牵连甚广,岭南府的数万百姓都是依靠林场生存,山没了,他们还怎么活啊。
叡帝听他说完后,面上反倒带了些许笑意,高兴的对谢御史开口。
“谢卿勿恼,这事元彻已经给寡人上禀过了。”
他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呢,既然是这事,那就好办多了。
谢御史不解的抬头,颇有些愠怒的反问,“可陛下也不该如此纵容工部尚书吧?这放火烧山本就是我朝大忌,现在更是毁了百万亩林场啊。”
那是百姓的生计所在,这让他们怎么办?
陛下莫不是真被元彻蒙蔽了心智?
叡帝挥挥手,朗声解释道,“元彻这么做是有他道理的,况且他并不是胡乱烧山。”
“另外,寡人再告诉诸位爱卿一个喜讯,岭南府发现三熟水稻,亩产也比普通水稻高两倍。
元彻之所以纵火烧山就是为了退林还耕,种植水稻。”
说到这事,叡帝刚高兴了几秒又头疼起来。
他前两日就知道了这个喜讯,但随之而来的是元彻给他出的难题。
人手!他想了两日都没想到上哪儿给他找几十万的百姓去种地。
得亏是元彻要求的人手,要是放别人身上,他都怀疑那人是不是想造反。
三熟的水稻?产量还高?
安静的大殿瞬间爆发出更加嘈杂的交谈声,叡帝都无奈了。
看在他还算高兴的份上,先等他们聊会儿吧。
“臣等恭贺陛下大喜。”不知道过了多久,诸位大臣这才安静下来,整齐划一的朝叡帝祝贺道。
叡帝面露笑容,心情也好了不少,说话都温柔了。
“是北秦之喜,待岭南耕地播种成功,下年收获之时,就是我北秦百姓不受饥寒之日。”
这亦是他登基数十载来最期待的一个心愿。
“臣等恭贺北秦基业千秋万代,盛世昌隆。”
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不少老臣都激动哭了,就连门外的侍卫都受到感染,欣喜的对视一眼。
谢御史这下无话可说,叡帝也没有处置他啥的,只让他回到自己位置去。
没有奏折上报,那就轮到叡帝发话了。
“今年科举秋试是由哪位爱卿主持?”
“启禀陛下,是由臣及礼部官员主持。”礼部尚书走上前来,聆听叡帝差遣。
叡帝点头,看了他两眼后,话语平和的吩咐下去。
“苏爱卿啊。
待今日朝会结束,你立即起草秋试增选考生的文书,今年秋试要破格增加一百个官员名额,即日命各州府再加试一场,每个州府另选十位举子出来增添秋试人选。
另外,我朝武举选拔也重新开始,由吏部尚书负责,寡人已经写好武举考试门类,武举就安排在秋试后些时日。”
近些年来北秦战乱不多,只有塞外起冲突,所以武将相比文官而言,要少一些。
去年跟天乾的战乱爆发后,他就一直在琢磨武举选拔一事,现如今的北秦武将都是通过官员举荐或者子承父业,只要考察合格,基本上就能当上武将。
但是这样也有弊端,武将容易内部勾结,横生祸端。
他反复琢磨了许久,加之了解到民间武学之风盛行,不少有志之士有心报效国家,但朝堂之上没有明路,那就只能选择参军从底层将士做起,这样不仅很难出头,一身武艺也无处施展。
他也跟太子和几位将军商量了一下,在天乾的战事上,如果胜了,北秦疆土扩大,短期也需武将驻守天乾之地,怎么着都是需要人手,他干脆就同意开放武举了。
吏部尚书立马走出队列,“臣领旨。”
礼部尚书也后知后觉的应承下来,“臣立马着手安排。”
叡帝颔首,深邃的眼眸中透出一丝霸气,气沉丹田,朗声对大殿上的官员开口,“我北秦泱泱大国,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要拿出自己的一番气魄来。
日后国子监学子,务必文武双修,君子六艺决不可荒废。”
“臣等明白。”众位大臣连声附和,声音震耳欲聋。
退了朝,叡帝往御书房走去。
宫人端着早膳有序的进来,膳食摆好,太监试了毒,叡帝擦了手坐下来还没吃上两口呢,就有岭南府的密信送到。
叡帝眼神哀怨的看了一眼碗里的小菜,一口喂进嘴里,连忙起身。
在看到密信封面的那一刻,叡帝攥紧了拳头,“元彻,寡人上辈子欠你的是吧。”
一会儿要人,一会儿要钱,寡人看你这次要什么。
还好,叡帝看完信中内容后,心情依旧十分晴朗,连早膳都多吃了许多。
“来人,拟旨!”吃过早膳,叡帝开始忙碌,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元彻信上请求的事情。
一道奇怪的圣旨从皇宫发出,各州府也都在最快时间把圣旨上的内容以告示的形式贴了出去,顺便命人走街串巷的宣告起来。
无名小镇,告示刚贴出来,一堆路人就立马凑上去查看,七嘴八舌的张望道。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