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后,继续拿去对付下一个需要审问的人:“吴家已经承认,你们如何跟本官说?”
就这样,一个套一个,被带来的人,最终承认了自己的偷税漏税的行为。
这种套娃行为,看得殷正目瞪口呆。
于是,当殷正拿到晏谨呈上的整理过后的卷宗的时候,嘴巴张得可以吞下一个大鸡蛋。
而此时,整个京城,都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
据说,钱家主等人,因为偷漏税款,已经被京兆府审问,同时,也承认了自己偷税漏税的行为。
京兆府按照律令,大肆严惩了几个偷税的商户、士族,有的行为过于挑衅,直接被查封,那查封府邸的动作,满城轰动。
不过,钱家因为态度良好,且认罪及时,处理得当,并未被抄家,只是被没收了大量的产业。
这对钱家而言,已经是恩赐。
当然,也无人知晓,这背后真正的原因。
这同样是晏谨的计谋,赶尽杀绝,对他并无好处,而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对各方面,都是有利的。
破釜沉舟是不得已而为之,乃下下之策,反正,从此开始,钱家和与钱家相关的势力、朝臣,都将有把柄落在他手上。
这是近几年来,最轰动的一次查税行为。
围观的百姓不少,有几户人家直接被定罪,徒刑十五年,家产充公。
不出两日,京兆府贴出公榜,鼓励举报偷税行为,核查证实后,京兆府会给予偷税之人所缴纳税款的十分之一作为奖赏,同时,若是检举之人本身存在漏税行为,可以减轻刑法。1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商商勾结,本来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历朝历代,商户与官府勾结,贪税、漏税、偷税的行为,屡禁不绝。
朝廷深知,水至清则无鱼,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如今,大齐盛世,赋税仍是二十年前的制度,赵崇早就有心改革赋税制度,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而已。
如今,机会来了!
钱家主不是京城最富贵的人家,可钱家主跟京城其他商户、贵族、还有朝臣有所牵连。
钱家主就像一根绳子,一抽,就被拉出了不少人。
于是,有人发现,跟钱家主有关系的一些人,又被带去了京兆府。
此刻,心思细腻的人,已经嗅到了一丝政策变动的味道,而嗅觉不够灵敏的人,则开始人人自危。
还不等京兆府有下一步的行动,往年不按时交税的人,纷纷主动去缴纳税款。んttps:/
有的人甚至还主动坦诚:“去年,我家账房先生算错账,少缴纳了一些税款,这不,今年,我们核算的时候有所发现,因此,立刻补上来的,殷大人明察秋毫,可不是我们家漏税呀。”
“哎,殷大人,你可千万别误会,今年之所以拖到现在,不是在下不遵守规矩呀,实在是账房先生的速度太慢了,这不,前两日才算清了账目,今日我就早早过来了。”
“大人,前几日交上来的税款,我们回去核算之后发现还有不足,因此主动交上来了,大人可千万别误会啊。”
谁还记得,之前心中想的,看看晏谨这个新任状元郎如何跌倒呢?
他们还想着为难晏谨。
最后才知道,到底是谁为难谁。
人家如今不但不跌倒,甚至还毫不费力吹灰之力,就解决了今年京兆府的难题,顺便,还填充了国库。
殷正看着来京兆府交税的人,几乎门庭若市,脸上露出了老狐狸的微笑:
晏谨啊晏谨,真有你的!
-
解释1历史上对偷税漏税的惩戒十分严,举报和奖励政策也十分出人意料,大家不要刻板印象觉得现在才这样,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查相关历史资料,小说里就不要考证啦。
殷大人:晏谨确实出其不意。
别人都以为,他在想办法做今年的事情。
结果,他压根没有。
他拿出了往年的账册,挑选了几个地位比较特殊的商户作为首目标,一笔一笔地算账。
最后,确定了有几家的账册出现了十分明显问题,往年缴纳的税款,也不对。
谁能想到呢?
晏谨请他们来京兆府喝茶之后,这些人,就直接出不去了。
接着,几个商户家主、几个世家的掌事者,纷纷被带到了京兆府进行审问。
而这些人,地位比较微妙。
他们不是京城世家贵族或者富家豪门里的大头,但跟京城的一些官僚、士族有着斩不断的联系。
用谢楚楚的话来说,就是十分典型。
用晏谨的话来说,便是十分适合杀鸡儆猴。
他们当然不肯承认。
但没关系,晏谨会出手。
晏谨直接将账册丢到了他们的面前。
“隐瞒田产,将自己的田产伪报在他人的名下,逃避赋税,跟朝廷官员勾结,将田地赋税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逃税,虚构不存在的人,逃避商业税,这等逃税的手法,古往今来一个样,你们以为自己很聪明么?”
这是晏谨亲自核算过的账册,绝没有缺漏。
如今被甩到面前,他们抓起来一看,瞬间脸色大变。
因为晏谨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