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今。”
也就是除了儒家,诸子百家都要求“循古而变”……重点是“变”!
齐国名将章子,或者叫匡子,也就是匡章,他的母亲因为得罪了父亲,就被他父亲杀死后埋在马鹏下。
章子的父亲死后,章子也一直没有将他母亲改葬,这一举动几乎被当时所有人谩骂,即便是齐威王,也劝他改葬母亲。
结果章子却说:因为没有得到父亲的允许,所以不敢改葬母亲,即便父亲已死,也不敢背弃王父之灵。
便是这一举动,让章子初期仕途极为不顺,直到“桑丘之战”展现了自身实力,才得到重用。
庄子更是直接开骂: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
章子最初求学于子思之儒,也因此事被赶出了儒家。
唯有孟子对他的这一举动表示了赞扬,收他为学生,这才替他扛下了世人的谩骂,否则凭他的做法,是出不了仕的。
由此可见,当时的世人跟儒家对“祖制”的不同态度,即便儒家内部也抱有不同的意见。
后来独尊儒术,后世对章子的评价,全是一边倒的赞扬。
唐代诗人更是赞扬他“在家能子必能臣,齐将功成以孝闻。改葬义无欺死父,临戎安肯背生君”。
……
高景示意了一下扶苏手中的奏折,道:“尊古,便能正名,正名便能占据大义……这是儒家的一套逻辑观念。
“秦”这个国号,在以前只是一种习惯性的称呼,但是天下一统后,“秦”便是老秦人以及秦国权贵们占据胜利者的“名”,是他们掠取权益的“大义”!
皇帝这次出巡,终于让他们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想着重新夺回“.「秦”这个国号,夺回他们的“大义”!
因为只有国号为“秦”,他们这些老秦人才能高高在上,才能以胜利者自居,理所当然的掠夺败者的利益。”
扶苏恍然,看着手中的奏折,道:“老师明见千里……只是这样一来,该如何处置?”
高景笑道:“那要看皇帝跟你了,你们的目光放在“秦”,那天下便是“秦人”的,其他六国之民都是败者,都是奴仆。
你们的目光要是放在“汉”,那天下皆是“汉人”,天下之民皆是汉民,再无胜败之分。”
“学生觉得“汉”很好!”
扶苏笑了笑,直接提笔,在奏折上画了个大大的叉,又在一旁批示道:“毋复再言”。
……
嬴政在泾阳大开杀戒。
甚至嬴政明确指出,既然这些人还抱着“秦”的观念,那便以“秦法”来处罚。
(赵了赵) 结果就是近百人被杀,数千人被贬斥为赀徒,丢到骊山修陵去了沃。
所谓“赀徒”是秦法中才有的。
简单来说,因为犯了秦法,要罚钱,但罚的钱数量很多,犯人根本出不起,只能由官府借贷。
而借贷了官府的钱,犯人必须服劳役来补上,以工作抵债,所以叫“赀徒”。
赀徒劳役是有工资的,虽然工资要偿还官府,但别以为“赀徒”的待遇有多好……
刑徒,俘虏等,都属于国家或者私人的财产,死了就是一种损失。
而赀徒,死了就死了。
这就跟资本用人一样,员工没了再招便是,但自己的奴隶死了,那就是自身损失了!
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不管是修陵还是修长城,死的赀徒,比刑徒跟俘虏多得多.
第二百四十三章 刑家
泾阳的几个大家族,几乎被一扫而空。
当这个消息开始传播时,就连咸阳内的氛围都开始紧张起来。
各种秘密情报汇报到扶苏跟高景这里,都指出,众多官员开始彼此串联了。
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曾经秦国官员,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大家族,而他们,则是家族的利益代表。
嬴政这一搞,又怎么能让他们不心惊?
也让他们清楚的意识到了,现在是汉,而不是秦了!
某处府邸,一群人神情焦急的围坐着。
“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他们做得太过了,居然敢为了几亩土地,便敢杀人?难道忘了秦法的严苛了吗?”
“哪还有秦法?如今的法令宽松,也让他们心生懈怠了。”
“是啊,秦国没了,法令也宽松了,他们却还以秦国功臣自居……”
“当初高景随手落下一子,没想到居然应对在这里!”
“由秦变汉,谁能想到会有这么大影响?”
“扶苏公子743驳回了恢复“秦”号的奏折,接下来该如何?”
“皇帝此举不公,我等老秦人为天下一统流了多少血……”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