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节  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高景端坐着身体,捧着书放声诵读着。
    身体做的很端正,身体正了,练呼吸也顺畅许多,心态自然而然的也会端正。
    如今高景读书的时候,很专注,杂念也在渐渐减少。
    人一专注,记忆力,思维力也随之提高。
    杂念减少,心灵就会变得纯粹,感知力,领悟力也就随之提高。
    有一部电影叫“永无止境”的,里面有一种药,吃下去几天内就能学会别人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学会的本事。
    这种药就是让人的思维高度集中,极度专注!
    但普通人的精神是有限的,思维过度的集中,就会导致过度的分散,所以到后来主角不吃药,思维意识就散了,连自己做过什么都不知道。
    高景却不会如此。
    “诚其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专注力的提高,他的精神也在不断的提高。
    而且“诚其意”还要伴随着“正其心”,心念纯粹,只专注于“一心”。
    等他达到“至诚之道”时,也就相当于电影里的嗑药,但却不会有后遗症!
    ……
    “禹分别土地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韩非的声音传来,打断了高景的诵读。
    高景放下书,扭头看去,就看到韩非提着一个酒壶走过来,口中道:“见过小师叔。”
    却不行礼,直接一屁股坐下。
    高景的心开始正了,心灵正在逐渐纯粹,也不需要在正身,自然也不在乎这些虚礼,打量着韩非,道:“你这是依照文字来解释意思,但是在我读来,其中还蕴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
    韩非喝了一口酒,好奇道:“藏了什么?”
    “不知道……”高景思索着道:“大禹以足迹丈量天下,封定九州,足迹遍布高山大河……他是顺着山水地脉行走……我觉得《禹贡》里大概藏了一套《禹步》!”
    “哈哈哈……”韩非大笑,道:“若是真的能从《尚书.禹贡》中悟出一套步法,小师叔真是前无古人啊!”
    “悟不出来,只是一种感觉。”高景摇头,苦笑着道:“说到底,还是我的意不够诚,心不够正!”
    韩非咋舌道:“小师叔太苛求了……《尚书》讲惟精惟一,其他的学问,知道就可以了,何必深究?”
    高景摇头,道:“你我追求不同,你专精法学,一心想着拯救韩国……”
    说道这里,高景突然停住话语,仔细打量着韩非,日渐纯粹的心灵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韩非低头看了看自己,奇怪道:“小师叔怎么这么看我?”
    高景古怪的看着他,道:“你入定了?”
    韩非顿时得意的道:“昨晚做了个梦,不小心踏入了时间长河,感悟到了一些东西……”
    《中庸》有言: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高景顿时维持不住自己的心境,又是羡慕,又是嫉妒的,咬牙道:“看到自己的死亡了吧?”
    说完后高景立刻后悔了,收束心神,口中诵读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愤之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好不容易正住的心,差点又乱了!.
    
    第七章 论兵 
    韩非只是偶然间踏入“定”境,属于昙花一现。
    但既然已经踏足过,只要继续“诚意正心”下去,迟早会再次踏入,直至稳定在“定”境。
    未来的张良,应该就稳定在“定”境了,所以看起来事事都能提前预知一样。
    所谓的“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并不是真的穿越了时空看到未来。
    而是“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人的心灵拥有认知能力,万事万物又有一定的道理。
    在“定”境下,至诚至正之心,可以根据已知的情况,事物的道理,去推算出未来会发生的事!
    这也验证了《心学》中“心即理”的道理,只要不断的“格心”,让本心保持不善不恶如同天理的状态,就能“尽其性”!
    所以《中庸》里才会有“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止。故至诚如神。”
    祸福都能提前预料,“至诚”就好像神明一样微妙神奇!
    ……
    高景忙着收束心神,让乱起来的心重新归正。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