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八节 博铺造船厂  临高启明电视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最终重新启动854改工程获得了通过,执委会同意立刻开工建造1艘1630型巡洋舰、4艘500马力蒸汽拖船、12艘200吨级驳船和6艘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500吨级的船只。

    另外,按照文德嗣的建议:继续批量制造ii型三角帆巡逻艇。将单桅变成双桅。至少每个月2艘的下水速度。

    这次造船计划成为临高造船业的第一次大跃进。在此之前,临高的造船业只建造过吨位在200吨上下的轻型船只。不过,通过前一阶段大规模建造单桅/双桅三角帆巡逻艇,博铺造船厂已经积累了相当的造船经验。

    企划院在五年计划中,对造船本身有详细的规划。按照马千瞩和邬德的思路,大规模的造船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前的一年开始,按照时间表,在这一年穿越众才会全面占领海南,向海外拓展势力。

    幸而计委和后来的企划院对造船业是一个长期性投入的行业还是有认识的,从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开始,就开始了博铺造船厂的建设。这一造船厂在得到从百图村抓来的大批的造船工人和物资的得到了很大的加强。造船厂从改造船只入手,进而仿制了“美洲号”成功,完成了自制西式帆船的第一步。

    由于大型龙骨材的缺乏,造船厂从仿制“美洲”号的“镇海”号下水之后,就开始坚定不移的走铁骨的道路。尽管在到底是一步跨越到铁壳还是采用木壳过渡,这两条技术路线之间有过一定的争议。期间还有大规模兴建水泥船的动议。

    最终采用木壳船主要是因为穿越集团的工业基础依然过于薄弱。根据海军在水池中所做得试验,锻造铁制造的船壳在海水中被腐蚀的非常快,而临高的化学工业还造不出可以用来保护船只外壳的油漆。在19世纪,解决的办法是在铁壳船底之外再包一层木板,这种做法过于费工。尽管铁壳船在制造和使用方面有着许多木壳船不能企及的优点,这个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最终使得木壳成为造船的主流。

    至于水泥船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戴。水泥船作为一种廉价的水运工具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它的优点在于材料廉价易得,而且几乎不需要任何专门的造船技术,建筑工人稍微培训下就能制造,不需要复杂的船材加工:钢筋、钢丝网就能很容易的制造出骨架,几个泥瓦工浇铸水泥,几天就能完工一艘。

    世界上第一艘水泥船是1848年由法国人j?l?兰波特制造。早期水泥船吨位小,工艺简单,自重大。一般只用作内河的小吨位货物运输。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钢材匮乏,两度出现建造钢筋混凝土船的高潮。

    中国自1958年起建造了大量钢筋混凝土船和钢丝网水泥船,广泛用作趸船、内河及沿海中小型机动货船和内河驳船、农用船及渔船等。中国水泥船保有量达数百万吨,居世界各国之首。60年代,美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等国开始试制钢丝网水泥船。因为水泥船自重大,载货比小,燃料消耗过大,其经济性始终不能达标,所以一直没有大规模的运用。中国曾经在70年代建造一艘5773吨沿海水泥货船,结果在第一次完成货运航行之后就永远的结束了航行被弃之岸边看書溂

    但是按照以司凯德为首的水泥船党的鼓吹:水泥船抗撞击超过木船的。适航性和木船相当,超过钢壳船。修补也容易。不生锈不腐烂,寿命长。是穿越者的最佳应急造船方案。

    殖民与贸易部的办公室主任司凯德对水泥船是如此的热心,以至于他在业余时间不断的四处鼓吹水泥船在穿越事业中是如何的“伟光正”。他不但在执委会的工作会议上鼓吹水泥船的种种好处,还经常到造船厂大谈特谈水泥船的技术问题,把造船厂的几个土著技师糊弄的一愣一愣的,都缠着造船厂和海军的元老们想知道“造房子一样的造船”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迪不胜其烦,干脆命令哨兵不许司凯德再进入造船厂。并且宣布水泥船是“异端邪说”。

    李迪讨厌水泥船――因为水泥船和海军的光辉形象不符。但是司凯德毫不死心,专门向企划院递交了他亲自设计的两种所谓标准化船――利于量产。一种是250吨单桅桨橹水泥船作为过度,另一种是800吨双桅蒸汽水泥船。

    水泥船用浅吃水平底船型。装帆具,用中式帆,以简化维修保障,减少人力消耗。

    火力上设计一两种标准架退型回转炮架,身管可以装20-60磅滑膛炮或者70

    用来制造绳索的印度黄麻成船的由李华梅从果阿运来,这些黄麻在绳缆车间和本地的大麻掺合在一起被机器制绳机加工成巨大的绳索――尽管铁制锚链在使用更为方便,而且耐腐蚀。但是为了节约用铁,临高的大部分中小型船只的锚链依然是用麻绳,这些绳索也被用来作为帆缆之用。

    帆船上需要大量的滑车,船厂专用的滑车生产车间有5名工人,用简易车床进行生产:年产滑车8万个――尽管海军和造船厂目前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滑车的外壳是榆木的,枢纽和转轴都是用最好的紫檀木和青冈木之类的特硬木车制出来。

    船帆是由临高自制的帆布制造得。棉纱来自印度――印度商人按照殖民贸易部的要求,向手工业者定制好所需要规格的棉纱,然后成包成包的运往临高。在临高的纺织厂里被纺织成帆布。当然,殖民贸易部也不放弃直接购买帆布的机会。

    缝制船帆的车间是铁架棚,上面覆盖着芦席――台风季节会损失一些屋顶,不过锻造铁的桁架完好就没有关系,很快就能修复。车间的面积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几十名专门培训过的女工采用半机械化的脚踏式缝纫机缝纫船帆。不过将船帆用绳索穿起依然是由坐在长凳上的女工们手工穿索。

    整个造船厂的布局和设置,大体参照了资料中英国造船厂的设置。船厂雇佣的工人超过八百人。是临高数一数二的大型企业。

    “这么大的一家船厂,不暴船干什么?留着当主题公园吗?”文德嗣把啤酒上的玻璃弹珠砸了下去,一仰脖子喝了几大口,发出满足的叹息声。

    “总算是有比啤酒味了。”文德嗣说,“虽然这是典型的大米啤酒,不过我就凑合了。”

    “马督公就是教条主义……”

    “海军,他得不懂。”文德嗣一挥手,“造船,他更是外行。哼哼,要不是吴旷明告诉他木材是可以熏蒸干燥得,十有八九还以为都要自然干燥三年呢。临高这地方,干燥三十年都好不了。”

    陈海阳喝了一口啤酒,他不愿意多评论马千瞩的是非问题。换了个话题。

    “文总,你建议多造巡逻艇的意思是?”

    “把海面划分成许多区域,用小而快的船分片包干巡查,发现敌人后用无线电通知附近的战舰解决问题,再用专门的运输船送去给养和替补人员。这个就是我们现在资源不足的对策。”

    “海面上的狼群啊。”

    “类似,但不完全是啊。我们的目的不是尽量摧毁敌人,而是要绝对控制这片海洋。说到这个,刘香也好,郑芝龙也好,迟早都要对我们动手。”

    “要是我们能找到刘香的老巢就好了,发动一次珍珠港式的奇袭战斗。”陈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