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谁敢造反  大唐:开局长乐公主拜我为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天下安定不安定的,唐寅不太关心。

    敢造反,敢把持朝政,就做好了跟天下人为敌的准备。

    现在唐寅更关心的是,自己能否把大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他想建立一个真正的华夏帝国,可以拥有全世界的版图。

    让自己可以成为这世界的皇帝。

    随着长乐诞子。

    朝中对于唐寅的风评,突然也好了起来。

    好像当父亲的男人,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连那些平时看不起唐寅的保皇派大臣,对唐寅的态度也有所改观。

    第二天朝堂上。

    李治便以皇帝的名义,对唐寅诞下长子的事,进行了恭喜。

    还是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

    这次还是长孙无忌第一次回到朝堂上去参加朝议,长孙无忌立在那,神色非常复杂。

    此时的长孙无忌,已不可能再站在第一排,但他仍旧是在场所有大臣所瞩目的焦点。

    “摄政王,朕听说你有了孩子,朕准备册封他为广阳王世子,再给他封地。”

    李治毕竟年幼。

    这话应该是有人教他的。

    长孙无垢现在不太可能去见儿子,那就可能是让魏熏儿转告的。

    在帘子后面,此时垂帘听政的人并不是长孙无垢,而是魏熏儿。

    作为大唐的皇后,魏熏儿显得很有主见一般。

    但当天魏征并没有出现在朝堂上。

    唐寅道:“多谢陛下的美意,但臣并不需要,因为臣还没有想好立嗣的问题。”

    马上有大臣在议论。

    房玄龄走出来道:“既然广阳王已有子嗣,当立为嗣位人才对,世子之位也是实至名归。”

    “有道理。”

    众人都在随声附和。

    唐寅则很坚持道:“这是臣的家事,不劳陛下费心。”

    意思是,你个小皇帝还能耐了,想决定我立谁为嗣位人?

    你不知道,其实这就相当于是太子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我的家事如果由你来决定,真当我承认了你是这大唐的主人?什么事都要听你的?

    李治本来可能还学了一些话,听到唐寅说到这里,他不敢再说下去。

    他也不知该怎么往下说。

    唐寅看着在场大臣道:“本王在过去几个月内,已派出不少的人手,到渤海等地进行造船,现在造船的开支愈发庞大,所以本王想提请以朝廷的开销来支撑造船所用,不住职位臣僚有何意见?”

    唐寅之前造船,多是在用他自己的“积蓄”。

    但现在唐寅也不藏着掖着了。

    我即是大唐,我手上的钱粮不够,要用大唐的钱粮,你们有意见就提。

    我看谁敢有意见!

    马上有保皇派的大臣走出来道:“大唐的府库,在经历了连年战乱之后,其实已所剩无几。”

    唐寅道:“连年战乱,本王出兵,也极少会用到帑币,赤水营出兵从来都是以精锐出击,粮草和辎重的调度都很少。”

    “要说对大唐祸乱最深的,反而是河间王带兵扰乱关中,现在蜀中之地的战事也在进行中,若是能平蜀中,华夏之地将会彻底安定。”

    高士廉走出来道:“既然广阳王造船需要帑币,那中书省应当支持。”

    “对!”

    唐寅派系的官员,则走出来针锋相对。

    唐寅转而看着李治道:“陛下作何意见?”

    此时的唐寅,就完全不给别人商量的机会。

    我决定的事,我直接来问皇帝,看谁敢反对!

    你是皇帝,你敢反对吗?

    李治讷讷半天说不出话来。

    此时,从帘子后面传出魏熏儿的声音道:“广阳王造船,也是为大唐,应当支持才对,需要多少用度,广阳王只管与中书省、户部等衙门做商议,决定好后,再上报便可。”

    魏熏儿的话显得很突兀。

    在场大臣虽然都知道帘子后面有个皇后,但他们没觉得魏熏儿会在此时开腔。

    现在魏熏儿既然说了,也没人能出面反对什么。

    除非是准备跟唐寅对着来,现在唐寅还在追查之前刺杀的事,谁反对那不是自寻死路?

    随便借个什么由头,都能把他们杀了。

    挟天子令诸侯的人,去跟其讲道理?

    唐寅道:“既然如此,那臣就先自作主张,回头会一并呈报。”

    ……

    ……

    朝议结束。

    众大臣离开皇宫时,有很多人心有不甘。

    而唐寅则直入内殿。

    魏熏儿在把李治送回去之后,也到了立政殿内。

    唐寅走进去时,魏熏儿正立在立政殿的外殿。

    唐寅走过去,一把拉住她的手,带她一起进到内殿,走到了长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