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节  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呼……”
    高景突然吐了口气,睁开眼,落笔在竹简上写下了《治国策》三个秦国文字。
    然后不假思索的继续写下去:“三皇五帝德为主,文武周公以礼治,五霸七雄法为王,四海归一当并举。
    纵观古今,人治者王,法治者霸,弃霸而王者,难守其国,弃王而霸者,难收其心。七国归一,千古未有,征其地易,收其心难,王霸不可弃之,当行并举,人治法治,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然后另起一行,写下“人治篇”……
    东君就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看着,越看,小嘴张得越圆,脸上越是震撼。
    眼下七国尚未统一,但高景此时写的,却是天下一统后的治理策略,而且古今并举,有理有据……
    至少在东君看来,每一条都切中了要害,并给出了方略。
    当一卷竹简写完,高景换了一卷,继续写下“法治篇”时,东君迫不及待的拿过写完的竹简,细细品读起来。
    好厉害!
    这是东君唯一的念头。
    看着手上这卷竹简,东君第一次发现,国是什么,民是什么,治国是什么,治民又是什么!
    在这卷“人治篇”中,高景清清楚楚的将一个国家分成了几类人,这几类人各自的心思都说的清清楚楚,针对这些人的不同心思,给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法……
    虽然这只是一篇总纲,但从这篇总纲中,东君突然有一种“有这个,我也能治国”的念头. .......
    ……
    也不知道过去多久,高景已经写完第三卷了。
    东君还抱着第一卷沉迷着:读第一次,能看清楚国民到底是什么,读第二次,能看清楚国民的心思,读第三次,能看到如何满足各方需求……
    粗看浅显,但东君每读一遍,就能有全新的领悟。
    她无法理解,眼前这个不过十三四岁的孩子,是如何能够将一个国家剖析的如此淋漓尽致!
    在这片《治国策》的“人治篇”中,她看到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乃至阴阳家……诸子百家的理念,好像都在其中。
    这才是真正的学贯百家!
    “咚咚咚!”
    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东君,顿时让她不满的从竹简中挪开目光。
    高景也停下笔,好笑的看着她。
    东君突然有些羞愧,忍怒问道:“什么事?我不是说过不许人来打扰的吗?”
    外面传来一个忐忑的声音:“东君大人,相国昌平君来访。”
    东君一愣:“他来干什么?”
    高景微微叹了口气,放下笔,将面前的竹简卷起。
    “3.9昌平君是来拜访高景先生的。”门外回答。
    高景正好起身,摇头道:“我还以为躲在阴阳家,能避开这些,没想到……”
    东君突然越发的羞愧了。
    昌平君居然能让阴阳家的弟子违背她的命令来打扰高景……
    而且还是在阴阳家的据点……
    还有这个高景,居然从一开始就在利用阴阳家……
    东君突然觉得阴阳家成了这些人手中的工具,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东君的声音冷的如寒冬腊月:“昌平君给了你什么好处……”
    “好了,我下去见见他吧。”
    高景摆摆手,道:“我就不参合你们阴阳家的事了。”.
    
    第一百零二章 昌平君芈启 
    在楼下,高景见到了如今的秦国丞相,昌平君芈启。
    芈姓,熊氏,名启,楚考烈王之子,楚国最后一任楚王……这么说好像不准确,西楚霸王也是楚王。
    如今作为秦国丞相,昌平君的自然有一股贵气,只是站在那就让人有一种顶礼膜拜的感觉。
    不过对高景没用。
    打量了两眼,高景上前行礼道:“儒家高景,见过昌平君。”
    芈启也在打量高景,虽然早就从各自渠道了解到,但当面一见,还是为对方年幼而吃惊,为对方不凡的气度而感叹:“芈启见过高景先生,听闻先生入秦,芈启心痒难耐,突兀来访,还请见谅。”
    “昌平君说笑了,请!”
    “请!”
    双方隔案跪坐,有阴阳家弟子过来奉茶。
    跟所有贵族一样,双方先是闲聊,然后交流了一番学问,然后把话题“无意”间引到17正题。
    “先生入秦,一路走来,观我秦国如何?”芈启开口道。
    高景正色道:“秦人简朴奋进,无靡靡之音,穿着整洁,无奇装异容,敬畏法律,无违法犯禁。”
    同样的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无”,因为秦法禁止!
    芈启颇为自豪的笑道:“既然如此,先生可愿侍秦?芈启愿向大王举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