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焰灵姬撇嘴:“儒家果然虚伪!”
高景:“……”.
第五十三章 七国四太后
高景就在典庆这里住了下来,教导焰灵姬识字,时不时讲一些典故道理之类的。
因为他的语言直白,并没有故弄玄虚引经据典,搞什么之乎者也的,就连梅三娘都挺的有趣。
所以梅三娘往这里跑的频率越来越高。
梅三娘来了,典庆嘴上不说,但心里开心。
所以尽管无双鬼的“披甲功”始终不能入门,但典庆依然耐心的传授着。
甚至私底下还希望这样的日子长一些才好。
当然,高景并不是一直住在这里不动,时不时还是回去镇子上,找儒家弟子打听一些诸国的消息。
儒家弟子遍布各国,消息灵通,高景的身份让他很轻松就能拿到各种消息。
真有一种“儒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感觉。
而“儒家小师叔高景品评七国四公子”的消息,算是这段时间的头条了。
梅三娘有意无意的泄露了高景的话,然后儒家弟子很识趣的把那番话传遍了七国……
梅三娘想为信陵君博取身后名,儒家想借着高景的评价提升影响力,双方算是各取所需。
甚至达成了某些合作!
比如……
这天,梅三娘又来了,开口就问道:“高先生,上次你品评了四公子,能不能在品评一下其他人?”
高景愣了一下,疑惑道:“其他人?谁啊?”
梅三娘有些讪讪的道:“随便什么人都可以。”
焰灵姬在一旁好奇道:“有没有关于女人的?”
高景想了想,道:“那就说说七国四太后吧。”
梅三娘跟焰灵姬顿时来了兴趣,兴致勃勃的看着他。
典庆还是老样子,在一旁用小刀削木头。
高景道:“第一个呢就是秦国已故太后,秦国宣太后芈八子,在位41年,压制秦王不敢亲政,而又保证秦国不乱且逐渐强大。
而且她虽然跟义渠王育有二子,但为了秦国,她亲手杀死了义渠王跟自己的两个孩子,帮秦国吞并了义驱,可以说她无愧于秦国太后之名!”
梅三娘点头,道:“当得起第一太后之名!”
高景继续道:“第二是韩国韩桓惠王后,韩国积弱已久,韩桓惠王时先后割秦近二十城,包括上党,野王封大城,整个韩国闻白起而溃逃,畏秦深入骨髓。
而韩桓惠王薨,韩王安立,韩太后游走与秦赵魏之间,以柔弱的女子之身却竖起韩国之躯干,你们说当不当得这七国太后之称?”
焰灵姬抢先嘲弄道:“韩国之人都是怂包软蛋,堂堂一国居然要靠一个女人才能挺起胸膛!”
她对韩国可是怨念已久了!
梅三娘一边记忆,一边问道:“那第三个呢?”
高景道:“赵惠文王后,也就是现在的赵国太后,当年邯郸大战事赵太后亲自登城楼为将士补衣做饭,而今她成为赵国太后。但如今的赵国青黄不接,大将赵奢已死,文臣蔺相如老朽,就连平原君也病倒,整个赵国唯一可用之人也是已经八十的廉颇。
而就是这样的局面,赵太后也要顶在前面去支持住廉颇老将军,同时敢用年轻的李牧为将守雁门关,一战杀得边关血流不止,匈奴不敢再踏入中原一步,雁门关外人头铸京观百余座,至今无人敢夜间外出撒尿……所以我认为赵太后也可当的七国太后。”
典庆道:“赵王昏聩,有大将而不用,听信谗言,逼得老太后不得不出来为老将大将守住后方,丢尽了赵武灵王的脸。”
作为武将,没有哪个武将不敬佩赵武灵王这样的君王的,哪怕他晚年出了不少昏招。
梅三娘问道:“那最后一个呢?”
高景道:“最后一位则是齐国当今太后君王后。”
梅三娘一愣:“君王后?”
高景正色道:“齐国自田单复国至今多久了?可还曾经历过战事,可曾加过赋税徭役?临淄城人口近百万,乃七国第一大城,举手遮天,行走肩碰肩,这是谁的功劳,齐王建还是君王后?”
梅三娘若有所思,道:“可我听说君王后德行有亏……齐襄王在她家做佣人时,她跟齐襄王无媒而合,气的她父亲终生不见她……”
“只能说太史敫太过于重礼而忽略了儒家本意。”
高景叹了口气,道:“当然,君王后也有错,至今没有回去给老父亲上一炷香……一个女儿真心诚意的祭奠自己的父亲,就算儒家也不敢阻拦。”
……
半个多月后,高景再次来到镇上取消息,这才发现他品评的“七国四太后”被传的沸沸扬扬。
特别是小圣贤庄,荀子亲自发话,君王后如果真心祭奠自己的父亲,儒家敢阻拦的,他亲自出来打人。
然后小圣贤庄收到了齐国很多的赏赐……齐王建替母亲君王后,亲自去祭奠了自己的外祖父。
至此,高景才发现梅三娘跟镇上儒家弟子的“交易”……
不过高景也不在意这些,他对手上的消息更感兴趣。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