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4节  想娶女帝不正常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名门望族,前朝官僚。
    眼下,刀已经在手上,陆成安也发育到成型状态了。
    这下,陆成安可以很直白地说一句——“优势在我。”
    但陆成安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大开杀戒,杀人是需要理由的,太频繁的杀人,只会让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他要一点一点慢慢宰。
    其次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官员,整个过程是很难的,能位至郡守的官员,都是数十年培养所成,这些官员并非草菅可割而复生。
    而这个年代,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产量于那些大家族、那些地主的手上。
    因为只有有钱人才有资格读书。
    穷人不种地跑去读书,在很多农民眼里是不务正业的行为,知识这方面的内容,一直都被高层集团所垄断。
    民智未开的情况下,陆成安可以制定规矩,利用自己的规矩去合理地处决那些触犯了规则的权贵集团,但想要和这些人撕破脸皮,对自身的国力也是一种内耗。
    万幸的是,陆成安是立国之始,前朝战乱不止的情况下,空出了太多太多的土地能给那些分不到地的贫农用。
    这大大缓和了上上下下的社会关系。
    下一步陆成安的想法就跟李世民对付世家的想法一样。
    扶持庶族,打破下品无贵子的社会现实,毕竟打压士族的最好办法就是扶持庶族与寒门子弟。
    先前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完全是被士族世家阶级所渗透,恐怕是在考试前做准备工作的时候,那些科举的试卷就已经泄露给了这些豪门子弟。
    所以虽然庶族有了参与考试的机会,但没办法和这些提前就知道考试答案的贵族子弟们相提并论。
    这就是大晟王朝崩溃的主要原因,上层集团几乎全都慢慢变成了合流的状态,所有人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妥协,新来的官员也几乎是各个家族之中的人,这种情况下,皇帝根本没办法在朝廷上安插属于自己的人。
    这变相导致了皇权的崩溃。
    而正英帝一死,秦王在这种风气下,不存在提拔力量的可能性,更倒霉的是锦麟卫早在正英帝时期,就被长孙明为首的文臣配合方士给半废除。
    朝廷鹰犬失去了耳目的功能,再有内廷的太监也和长孙集团串通一气。
    一没有锦麟卫,二没有内廷宦官,三得不到世家支持,四想要安排自己的人手进入朝廷还被连番封锁。
    唯独能用的人,只有手下一支军队,秦王一直想从世家这边打开突破口,得到他们的支持,从而和晋王在中央朝廷打出局面。
    但遗憾的是,确实是彻底烂了。
    别说是秦王了,陆成安想摆平这个中央朝廷都不存在理论操作的可能性。
    秦王就是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在于中央朝廷,只要朝廷还在,把权力收拢回来,她就能翻盘。
    实际上,秦王这次想要完成极限反杀,是必须要脱离中央朝廷,自己拉一支队伍来干,这大晟王朝已经陷入了没法救的局面,慢性死亡。
    但秦王没法脱离,她先是被汉王托付了天下,又有晋王的追随,在继承了皇位以后,你见过丢下国都自己跑的皇帝吗?
    相当于被姐姐妹妹架着上去了。
    只能尽自己全部努力去打好,然而效果是非常糟糕的。
    在成王的开导下,秦王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虽然她副业的能力上,越开越多,能力是百花齐放。
    但是政治方面的能力,就连眼光都已经远远落后于自己的亲妹妹宁王。
    这一次乱世的局面是真正给秦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治国,平天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君主,能听劝才是最重要的,君臣相辅相成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像是宁王和陆成安之间的搭配,这打出来的效果已经不是寻常组合能有的强度。
    虽然注重增强自己的能力这一条道路没有错误,但完全摈弃了使用能力出众,实用性的臣卡,也相当于是放弃了一个天然的预知性优势。
    对于陆成安的能力,忠诚性,秦王是没有怀疑过的,毕竟「晟龙在世」,大晟王朝象征意义很深远的护国神龙都曾经在陆成安的身上体现过,说明陆成安是得到认可的人。
    但是三王共荐的时候,秦王遭受到了太多的阻力,发现汉王和晋王几乎是不给她秦王抢到陆成安这张臣卡的机会。
    最终再一步奠定了秦王靠自己打天下的路线。
    现在的话,秦王想了想,她其实最该研究的人,压根就不是自己的舅父长孙明,也不是自己的父皇正英帝,更不该沉浸在天天观察自己姐姐妹妹包括自己的天赋词条。
    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陆成安呢?
    这个想法是让秦王密切关注陆成安接下来的一举一动。
    【天明元年一月,陆成安进位称帝,为大景开国皇帝,期间大兴封赏诸将,同时册封苏芷凝为大景首位皇后,母仪天下。】
    【天明元年二月,陆成安将罗胜英、花虞、李道光、吕琯、陈济、乔逢策、王世真、李徽、程和、齐天白、陆成臻、宣平、苏宁玦立为开国十三功臣。】
    【命工匠与画师,在天京府的皇城之中,立下一处小楼,称之为——天明阁,为大景开国的十三位功臣画像,制作等身的雕塑放入其中,同时将陆成安南征北战一路来所阵亡牺牲的将士名字,一一雕刻在此楼之中。】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