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首辅温体仁的话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之后,然后才慢慢散去。
一个不大不小的隐患被消弭于无形。
待西市的百姓都离开了之后,温体仁这才转回身,看着身后的一群劫后余生的死囚。
这些人有凄然,有庆幸,只不过因口含木梨无法开口说话。
温体仁盯了一会儿,然后突然开口,道:“尔等放宽心,干点活累不死人,等此战有了结果,未必不能再富贵!”
说完,便转身朝北面的皇宫走去。
此间事了,须得进宫面圣分说!
毕竟这一切都是他自作主张。
只不过刚离开西市,身后就有人追了上来。
“温阁老,您刚才这话是不是?“一个略显阴柔的声音传来。
温体仁老态尽显,但耳聪目明,能听得出来说话之人正是方正化。
自然知道是自己刚才的话让对方觉得有些两边讨好的嫌疑。
不过他并没有停下,也没有立刻回答。
直到对方拦在了前面,才驻足停留。
感受到对方有些不善的神情,温体仁略微直起腰背,目光略过方正化,看向北方幽深的宫殿高墙,叹道:“人呐,总得有个念想,才能活下去!”
说着,他收回视线,瞥了一眼方正化,声音幽幽:“难道你想看到这些人不堪折磨而求死?更何况无论将来结果如何,老夫都不觉得你方正化就会放过他们,不是吗?”
听到这话,方正化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回答是与不是,只是悄然的挪到了一侧,将前路让出来。
从这一刻开始,在后世几乎遗臭万年的阉党党魁温体仁再次回到了自己的舞台,不遗余力的为大明守好这最后一道门。
九月二十三日夜,
黄太吉带着大清主力来到了北京城外。
由于有了天津卫的充足补给,鞑子的确没有四处劫掠。
不过这不是仁慈,只是利弊权衡。
在墨家的强大压力下,大清若还想一统天下就必须有所顾忌,而儒家行此谋逆之事也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只不过所谓的一统天下,也只是恐惧之后的一厢情愿。
倘若墨家不赶尽杀绝,黄太吉绝不会在此时染指中原,哪怕一辈子不入关也不会抱怨。
然而墨家两千铁骑就能让数万大清勇士损兵折将。
虽说用的只是偷袭、夜袭等旁门左道,但弱点就是弱点。
大清勇士到了晚上,弓马娴熟没了用武之地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就如自己无法将大量的兵力消耗在火炮堆砌的城池之上,而选择利用大明将士不敢野战的弱点,肆无忌惮的劫掠屠戮百姓,道理是一样的。
不敢野战的大明注定要失了天下;而不能夜战,失去了野战优势的大清,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黄太吉很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游牧民族或女真部落再想凭借草原、山林阻隔汉人的兵锋成为奢望。
即便他没有这样的深谋远虑,一心想要苟且存活的儒士也会随时的提醒。
所以才有了此时的孤注一掷。
大明有利器而无胆,大清有胆而少火器,唯有合二为一才会有胜算。
只可惜,这崇祯小皇帝不识时务,那就不配做着天子!
不过,鞑子的兵马也不可能绝对的不扰民,若是遇到阻拦,自然也是要开杀戒的。
而且真到了生死关头,那所谓的不杀百姓的约定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不过此时京城周边,也没有多少百姓,有了几年前的经验教训,只要不蠢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就不会指望朝廷的兵马。
这也算祸福相依了,若是许久没有战事,即便听说什么鞑子入关,只要不亲眼看到,就不知道逃命。就如后世,很多地方手机的地震预警已经开始读秒了,也只是翻个身接着睡。
九月二十四日清晨,清兵大军围城,开始攻伐!
同一天晌午,山东墨家边防发现前来求援的东厂番子。
凭借太平军高效的传讯途径,六个小时后消息就到达了萧云这里。
所以很多时候把人的问题解决了,对科技的依赖性就会降低许多。
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华夏在军事上都不会受到没有无线电的局限。
当然,信息传递对当前战争影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军事力量的机动性差。
更多的时候即便能瞬间得到消息,也需要数天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
而现在缩短之后的反应时间比缩短通讯时间更有价值。
当然这并不是说通讯不重要,只是在各方面资源都处于匮乏的阶段,而做出的理智博弈。
作为穿越者,萧云不可能忽视科技发展。
消息到了莱州不久,在各处或训练或镇守的作战部队团长也都陆续赶到了。
之所以大家能反应这么迅速,是因为消息最先从西面传过来的,而目前太平军的各个作战单位,基本都部署在西边。
而任何与军事相关的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同时朝着各处作战单位传递。
团级指挥官在得到信息之后,也会立即朝着莱州而去。
由于太平军的指挥系统早就下沉到营级,甚至必要时班排连也能单独的执行战斗任务,所以团长的离开并不影响军队的战力。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