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乾坤骨董集 唐物茶入  收徒就变强,我成天地第一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采茶几日始能就,碾月一罂初寄来。”罂是一种小口大腹的容器,梅尧臣收到的正是朋友用瓷罂装就碾好的茶末。与罂一样,缶也是一种小口鼓腹的罐子,也可以用来装茶叶。张镃在《许浑父送日铸茶》中提到过以缶装茶的信息:“瓷缶秘香蒙翠箬,蜡封承印湿丹砂。”幸运的是,宋代壁画为我们解读茶罂提供了一些直观的图象线索。
    河南登封黑山沟李氏墓出土的壁画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两位女子正在茶桌旁备茶,左边女子右手托着一瓷罐,左手正用凤尾茶匙点茶。此罐小口,弧肩,鼓腹,应该就是梅尧臣在诗中提到的“罂”,从纹饰看,极似耀州窑刻花盖罐。壁画中的罐盖正打开,女子正用茶匙从茶罂中取出茶末放入另一女子手托茶盘的茶盏托内,而罐盖恰好放在茶桌上,盖似卷荷形。无独有偶,河南偃师出土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北宋仕女涤器图壁画拓片中,清昕可见茶桌上放着带托盏四,茶匙一及卷荷形盖罐一。同样器型的盖罐,宋代南北各个窑口均有生产。南方的龙泉窑、建窑、吉州窑、赣州窑,北方的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有大量生产制作此类容器,以满足当时饮茶生活所需。
    除陶瓷外,还有其它材质如银质盖罐,直口,弧肩,圆腹,平底。盖为卷荷叶形,叶蒂为钮,这类材质的盖罐出土的数量也不少。
    其中的一部分茶罂传到日本后,就演变成“茶入”,茶入是日本人点浓茶时盛放茶粉的小罐。宋元时期,大批的日本僧人来中国学习禅宗佛法,当时的各个禅宗寺庙形成了成熟的禅苑清规,并与茶道仪轨融为一体。日僧学成归国时,不仅带回佛教经典,同时,也把中国的茶籽、茶具及饮茶方式一并带回日本,对日本的茶道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日本人把茶入分为两类,一类叫唐物茶入,另一类叫和物茶入。顾名思义,唐物茶入是从中国传入的,最初由日僧带回,后来通过贸易形式输入日本。考古调查和发掘表明,福州西北郊的洪塘窑,其产品中有一些薄胎酱釉罐品种,与传世的部分日本唐物茶入完全相同,由此,初步判定日本的唐物茶入有一部分是福建洪塘窑的产品。这些茶入有共同的特点,圆唇,直口,短颈,圆肩,鼓腹,平底或底微凹,通常里外施酱釉,从工艺上看,多为薄胎,制作非常精细。此外,1975年新安沉船打捞的二万多件瓷器中,有很多茶器,包含了225件茶入,其中217件为大海型茶入,8件丸壶型茶入,这些茶入大部分是福州洪塘窑及江西赣州窑销往日本寺庙的产品。
    在日本抹茶道的薄茶与浓茶两种茶事平台里,茶入被用来盛放浓茶粉,它通常由一个专用的绸缎布袋包裹,这种布袋日本茶道里叫做“仕覆袋”,这是用来保护茶入的。
    “汉作唐物”东渡日本后,茶头们又采用象牙做盖,金箔密封,并被茶道大家们看重,得以盛放抹茶粉,身份随之上升。当然,关于它的地位问题,不得不谈到“北野大茶会”那段茶道历史上的公案,以及后来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把这种象征日本茶道精神的福州窑“唐物茶入”当做“封地”和“荣誉”,颁发奖赏给有重大战功的将军。有了政治的介入,茶入更是登堂入室,成了日本茶道茶室里的重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茶入分类?
    根据产地的不同,茶入通常被分为:
    唐物(からもの)(中国产)、和物(日本产)和岛物(しまもの)(东南亚或西方产)
    根据器形的不同,茶入可以被分为:
    “擂座、大海、文琳、茄子、肩冲、瓢箪、鹤首、驴蹄、身付、文茄、瓶子、达摩”等种类,造型大致以褐釉小壶为主。
    根据不同的收藏名家的收藏品,茶入作品可以被分为:
    大名物
    千利休诞生以前的东山时代的名物,包含了“东山御物”以及包括村田珠光、武野绍鴎等在内的茶道大家们喜爱的茶入作品。
    名物
    千利休时代的著名茶入作品的合称,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千利休、津田宗及等当时的茶道大家争相追逐的器物。
    中兴名物(远州名物)
    小堀远州选定的著名茶入的总和。主要出现在《遠州蔵帳》和坂本周斎所編集的《中興名物録》两本书中。
    东山御物
    足利八代将军义政建造了东山山荘并制定的茶入名录。
    利休名物
    顾名思义,为日本茶圣千利休秘蔵之茶入名录。
    云州名物
    江户晚期茶道大家松江藩七代藩主松平不昧选定的茶入名录。主要出现在《雲州名物帳》和《古今名物類聚》这两本书中。
    大銪堂主按:此处的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指日本古代的有封地的封建领主。所以断句应是“大名-物”而非“大-名物”。名本身的全称为“名主”,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家园,大多拥有其所属武力,一般称之为武士,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护院、护卫,规模越大,进而成为统领一国的领主,那就是所谓的大名了。对应于我国古代,与“诸侯”意思大致类似。
    在日本茶道史上,一些名贵的唐物茶入总是与将军、重臣、历史文化名人、茶人的名字相联。一些著名唐物茶入,更有历代茶人为其编纂的名录,记载取名由来、传承历史、逸话等。
    如著名的唐物茶入,号称“天下三肩冲”的“新田”、“初花”、“楢柴”。据说“新田”为村田珠光所持之名器;“初花”系杨贵妃用过的头油壶,且二者都曾被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统一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在重要的茶会上使用过。很可惜的是,楢柴肩衝于1657年发生的明历大火之际永久的遗失了,所以目前能够看到的只有下面这两只了:
    另外,相传日本茶道初期始祖之一的村田珠光以九十九贯的高价购入,茶入上有如发丝般的白色釉纹,故得名九十九髪(つくもがみ)茄子。九十九髪指代年老妇之白发,语出《伊势物语》中的“百年(ももとせ)に一年(ひととせ)たらぬ―我を恋ふらし面影に見ゆ”。而其又可简称作“九十九”,念做つくも,正好与汉字铭文“付藻”同音。付藻一词未能查到出处和意思,有一说为能活上万年的乌龟,经过岁月的流逝,在甲壳上会长出藻类,通过这些藻类使之随波逐流。此唐物茶入历经七百年历史之沉浮,涅槃重生无愧付藻之名!
    藤重藤元?藤厳是帮助家康修缮的工匠,修缮后竟获赠付藻茄子,其后代后来转手卖给了岩崎家,也就是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创始人。现在,此只传奇的茶入和日本国宝“曜变天目”茶碗共处一室,可谓天作之合!
    日本茶道史上介绍唐物茶入的文献著述比比皆是,较早的有《金尺文库故书》、《抵园执行日记》、《山上宗二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