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首先就要勒令,不杀俘虏,不波及百姓。
其次就是要举起“大义”!
看着众人,高景道:“回大王,据臣最近考证,秦赵二国实则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便是伯益!
尧舜时期,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因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赢姓。
伯益长子大廉的玄孙中衍因为商王驾车有功,被商王看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中衍。
中衍有两个玄孙,分别是季胜与恶来。
恶来的五世孙秦非子因为替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周天子赐予封地,得以建立附属国,秦国为此诞生。
季胜的玄孙造父因为周天子驾车有功,被周天子赐赵城,赵氏为此诞生,三家分620晋后,赵国始建。
故而臣说,秦赵有共同的祖先,实在一家!
今赵王昏聩,致使治下百姓名不聊生,大王应奉先祖之命,讨伐赵王,为赵国百姓谋求生机!”
高景说完,就眼观鼻,鼻观心,收摄心灵——好吧,这段是后世司马迁记载在《史记》里的,其中有多少编撰的,后人说不清楚,但当世之人又怎么能不知?
尧舜时期,压根就没有正式的官方记录!
就连尧舜禅让,在这个时期也被很多人质疑,孟子也说了:夫日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包括嬴政在内的所有人,都面色古怪的看着高景。
这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啊!
嬴政试探得道:“大良造,有必要如此吗?”
高景正色道:“此乃大王的“大义”!”
李斯小心道:“怕是列国士子不会相信……”
高景直接道:“这是说给赵国百姓听的,士子信不信不重要!”
李斯想了想,对嬴政行礼道:“大王,大良造此计,可行!”
王翦也道:“大王,若能瓦解赵人的抵抗,对我大秦有益无害!”
嬴政思索片刻后,道:“不错!寡人乃是奉先祖之命,因赵国百姓困苦而讨伐赵王……
传令,将此间渊源昭告天下,特别是赵国境内!”
“喏!”
嬴政又对王翦道:“上将军此战需要约束士兵,不得滥杀,劫掠百姓,不得杀害俘虏,寡人要持“大义”,兴王兵!”
“喏!”王翦郑重行礼道。
嬴政看向高景,笑道:“大良造一语惊人,不知可还有良言?”
高景想了想,道:“大王若是抓到赵王偃,当如何?”
“当然是杀了!”嬴政毫不迟疑的道。
高景笑了笑,突然问道:“大王知道楚怀王吗?”
嬴政点头:“寡人自然知道。”
高景道:“楚怀王本是一名昏君,先是被我秦国的使者张仪所欺骗,以所谓的“六百里商於之地”断绝了与齐国的邦交,还几度派人公然羞辱齐王,彻底断绝了与齐国的交情。
随后,又发动倾国之战与秦国打仗,死了不计其数的楚人,导致楚人恨楚怀王入骨。
可因为后来楚怀王在来秦国求和时拒(bhdj)绝割让楚国的国土,因而客死他国,楚人反而淡忘了对楚怀王的恨意,转而憎恨秦国……
今赵王昏聩,内遭赵人憎恶,外遭各国嫌弃,若大王将其杀死,会不会在发生“楚怀王”的事件呢?”
原来的历史进程里,项羽就是打着“楚怀王”的旗号聚兵反秦。
“这……”嬴政犹豫了。
高景笑着道:“让给赵王偃活着吧,他活着,赵人只会继续憎恶他,将国家破碎的责任通通归于这位昏君!
若赵王死在我大秦手里,赵人或许会将这份恨意转嫁给我秦国,继而抗拒我秦国的统治。”
嬴政长长的吐了口气,道:“若无大良造之言,寡人险些犯错,多谢大良造良言!”
其他人也纷纷行礼道:“多谢大良造良言。”
昌平君芈启虽然也在行礼,但眼神却一片复杂。
高景回礼,道:“用兵之道,有王翦上将军在,臣就不多言了,只是提醒将军,切莫小觑了李牧!”
王翦正色道:“末将已经从蒙恬口中得知李牧之能,若无大良造事先谋划,末将怕是要败在李牧手上了……多谢大良造!”
见王翦表情慎重,高景心知他已经正视李牧了,便点点头道:“上将军客气了。”
嬴政笑着道:“上将军若有余力,请留李牧一命,寡人当亲自说降!”
王翦道:“末将尽力而为。”
……
秦王政十七年,秦赵两国的渊源开始大举在赵国流传,两国有共同的祖先这一说法,引起了无数赵人的哗然。
同年,秦王宣称梦到先祖,言赵王偃不肖,致使赵国百姓困苦,秦王奉先祖之命,出兵攻赵!
原本的历史上,秦国从秦王政十一年开始,就在不断对赵国发动战争。
一直打到秦王政十七年,赵国发生特大旱灾,秦王政十八年,又使用反间计,让当时的赵王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