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节  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公西华是礼学大家,他也把一个小国的礼仪推到了力所能及的位置。
    当所有人都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好,用于治理国家之后,才是“曾点之乐”的追寻所在!
    所以儒家的最高追求,就是“曾点之乐”!”
    焰灵姬愣住了,好像想到了什么,不禁有些神往。
    典庆也向往道:“如果等到天下太平,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我也愿意跟曾点一样,带着三娘,陪先生去春游!”
    高景放声大笑,道:“哈哈哈,大兄也得“曾点之乐”也!”
    ……
    《论语》终归只是孔子弟子整理的孔子言论,有很多话必须联系场景,人物关系,时代背景去解读。
    而不是单单只是读一句话!
    细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跟他的弟子们并不死板迂腐,反而相处的很有乐趣,很幽默。
    马车继续朝新郑出发,高景就坐在马车上,给典庆跟焰灵姬二人讲笑话:
    “……曾子,不是曾点,而是曾参,他也有“曾子三乐。”
    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
    有亲人让你敬畏,有君王让你侍奉,有孩子可以传承,这是一乐。
    有亲人让你劝谏,有君王让你舍弃,有孩子可以打骂,这是二乐。
    有君王能让你借喻讥讽,有朋友能够帮忙,这是三乐……”
    所谓“蚂蚁进磨盘,条条是路”!
    曾子三乐中,亲人,既让你敬畏,又供你劝谏;君王,既让你侍候,又让你炒他的鱿鱼,还供你运用春秋笔法,含沙射影;儿子,既能继承你的花呗,又能作你的出气筒……
    以这般方式来诠释世间纠结的人际关系,想不快乐也难。
    高景还没有说完,焰灵姬就笑得在马车里直打滚。
    边笑还边道:“当你们儒家的君王,可真不容易啊!”.
    
    第六十五章 墨子 
    又是安稳的一天,离新郑还有两天路程。
    没赶上城镇,高景三人就直接在野外点起篝火露营,火上架着典庆猎来的一头野猪,正在火焰的炙烤下滴油。
    焰灵姬兴致勃勃的拿着剑在野猪上划着口子,把盐巴抹上去。
    高景坐在火堆旁,翻开无字书研究六指黑侠留下来的墨家思想。
    很多东西六指黑侠并不能理解,只是在转述,而高景也是粗略一听,把他能当场理解的一部分讲出来,就这已经引得六指黑侠大惊,这才留下了墨家统领令牌。
    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慢慢思索。
    大概是因为从科技时代过来的原因,高景一直都对墨家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因为他在前世里所了解的墨家,是一群科学家,钻研机械,帮助弱小,对抗强大,是有着别样的魅力的。
    然而当高景真正研究墨家思想时,高景忍不住感叹道:“墨翟,比我想的还要高啊!”
    《墨子》曰:厚,有所大。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物体,只有有了厚度,才能有体积,这已经是三维观念了!
    《墨子》又曰: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
    即《墨子》以为,若区域有所限定,不能向外再拓展一尺之微,则其为一有限区域;若区域漫无边际,可向外任意拓展,则其为无穷区域。
    一千八百年后,一个叫笛卡尔的外国人,才提出了这种引入变量数学来讨论辩证法!
    又比如,《墨子》曰:长徙而有处徙,宇久,南北在旦有在莫。
    长即时间,处即空间,说明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
    《墨子》曰:力,刑之所以奋也。
    力,就是人和物体运动的原因。
    ……
    高景已经把墨翟想的很高了,没想到墨翟比他想的还要高很多!
    很多人都知道墨子的“小孔成像”,却不知墨子已经提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
    墨子还以声学原理,制造了罂听,是最古老的监听器。
    这些还仅仅是墨子在科学上的研究发现。
    墨子还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在认识论和逻辑学等方面,他的看法实在是太过惊人,他在讲述自己的思想,看法的时候,都会用逻辑学来进行辩证。
    墨子从不猜测,也从不乱说,他的所有看法,都是有着一套可以自圆其说的辩证。
    他在逻辑学上提出了辩、类、故三个办法。
    比如现代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命题,兔子是追不上在他面前爬行的乌龟的,因为兔子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那一点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
    墨子却用他的逻辑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设想一段距离,起到终,进行到一半,斫去,余一半,再如前法斫半,余四分之一……如此无穷次后,必将达到终点。
    墨子出身儒家,但创立墨家后,很多东西都要跟儒家反着来。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