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节  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苦笑着下了跃下马车,高景整了整衣冠,上前行礼道:“儒家高景,见过鹖冠子师叔!”
    高景为什么离开小圣贤庄?
    荀子赶得!
    荀子为什么把高景赶走?
    鹖冠子逼得!
    就因为高景无意间说了一个“天地元气”,荀子就向鹖冠子打听何为“元气”,顺便交流了一番高景提出的“心学”概念……然后鹖冠子就盯上了高景。
    按荀子的说法,鹖冠子觉得高景是道家弟子,误入了儒家。
    鹖冠子盯着高景,脱口道:“别叫师叔,叫师傅!什么儒家高景,是道家高景!”
    高景就当没听到,转身跟典庆,焰灵姬介绍道:“这位是道家人宗的掌门鹖冠子……对了,是上任掌门,现任掌门是逍遥子。”
    典庆愣了一下,微微行礼,没有说话,也没有让开位置。
    焰灵姬奇怪道:“道家人宗掌门?不是说人宗掌门死了,传位给逍遥子的吗?”
    高景对鹖冠子笑了笑,然后解释道:“道家比较……恩,洒脱,人宗高人喜欢遁入人间,天宗高人喜欢钻入大山。”
    焰灵姬恍然:“装死啊!”
    高景尴尬,老实说他知道这个消息时,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奸诈”两个字。
    墨家老巢机关城位置隐蔽,内部机关重重。
    农家老巢大泽山,山川险峻,易守难攻。
    鬼谷纵横的老巢,藏在随便那个山谷里。
    儒家严格来说没有老巢,小圣贤庄只能算儒家圣地。
    其他诸子百家都差不多,很多压根就不设老巢,就怕被人灭了根。
    在这种百家纷争的乱世,敢把老巢明晃晃摆出来,还不设防备力量的,就一个道家的太乙山。
    道家天人两宗,辈分最高的,名义上只剩天宗的北冥子,但太乙山那么大,谁知道哪天会不会钻出几个老东西来?
    人宗也一样,一旦道家太乙山遇险,谁知道从人间会不会冒出几个老家伙?
    鹖冠子,北冥子,荀子都是同一辈人,只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求学于道家老子,所以儒家弟子矮一辈。
    眼前的鹖冠子,诸子百家都得到他已经死了的消息,谁能想到他现在就好好的站在高景面前。
    而去精神烁烁,面色红润,还有好些年头能活。
    道家最擅养生,更别提还有“元气”这东西。
    道家不奸,谁奸!.
    
    第五十六章 辩论 
    之前说了,道家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善恶是非观念的,只有一堆规律道理。
    未来晓梦闭关十年,出关就轻描淡写的弄死同门,就是如此。
    在道家眼里,生死都只是一种状态罢了。
    就如《道德经》中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认为善恶是人的主观定的,没有善恶。
    所以有道之人不存善恶之心,他们做事是以天道为准则来做。
    所以才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有善恶,就有分别心,有高下,必会带来烦恼,这一定不是道!
    以前高景很想入道家,但经过这些年的熏陶,却没这种心思了——毕竟他接受过受到儒家影响的现代教育,有自己的道德观念,是非标准。
    这也是他离开小圣贤庄,避开鹖冠子的原因。
    没想到最终还是被找到了。
    ……
    从马车搬下小案,铺下草席,高景恭敬的请鹖冠子坐下。
    历史上的鹖冠子如何不去评价,但这个世界的鹖冠子……打遍了百家,连阴阳家的老巢都打进去过。
    道家掌门信物雪霁,一直在他手上,直到死遁才落到逍遥子手上,不过五年后应该会落到天宗。
    高景不得不恭敬!
    鹖冠子走到草席前,没有急着坐下,而是道:“我听说有一种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谓此‘君子方如是也’,你说可笑不可笑?”
    我去!上来就开骂儒家的“礼”?
    高景表面上淡定,微笑道:“我也听说兰陵曾经有一位儒生,衣冠不整齐,时常不穿鞋履,混迹在耕地,游荡在泥泞之中,却从来没有儒生指责他。”
    高景说的儒生,正是荀子!
    曾经荀子在楚国兰陵当县令,那时候的兰陵是楚国境内儒学昌盛的地区,常常能够看到穿着楚服的士子们谈论着孔子经典,引经据典,展开争辩。
    而作为儒家表率的荀子,常常穿着朴素宽松的衣裳,坐着牛车游荡在兰陵的各个乡邑里,他有些时候不穿鞋履,就行走在耕地泥泞之中,偶尔与这里的百姓交谈起来,常常留宿在他们的家里。
    那个时候的儒家重礼重到了魔怔的程度,就是死,也要衣冠整齐,不能死的不合乎礼。
    但荀子身边总是聚集着一大批的弟子们,随时向他请教学问。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