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节  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五十二章 儒,法,道 
    庄子骂儒家,还不仅仅如此!
    到了《胠箧》这篇,庄子的文章变得更加激烈,甚至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说法。
    文中所举的例子,即“田氏代齐”,即田成子杀齐君而盗其国这件事。
    田成子即“田恒”,其祖上是与宋国一样都是“三恪”的陈国的太子“陈完”,陈国灭亡后,陈完便逃到齐国,在姜姓齐君幕下担任士大夫,待等到田恒时期时,田恒谋反作乱,逐齐君而窃取齐国。
    而不可思议的是,世人以及其余诸侯,包括儒家的那些圣人,此后居然都认可了田恒这个齐君。
    窃取钩子这种微不足道东西的人会被处死,然而窃取了整个国家的田恒,却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诸侯,这就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个典故的由来。
    庄子在文中讽刺儒家:(儒家)圣人告诫我们,不可以贪图不义之财,因此对于那些偷窃诸如腰带这种不值钱东西的人,必须加以处罚(窃钩者诛);但圣人同时也表示,要顺天应人、吊民伐罪,因此「窃国」成功的人,都可以用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当作借口,建立并维系他所窃得之物。
    换而言之,圣人即是在保护、袒护这些“大盗”,是故,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而相比较《胠箧》攻击的是儒家标榜的仁义与推崇的圣人,《盗跖》、《渔父》这两片,庄子直接开始攻击儒家思想的鼻祖孔子。
    其中《盗跖》以“柳下季”——“坐怀不乱(将受冻的美人裹在怀中为其取暖而心绪不乱)”的那位柳下惠——的弟弟“展跖”为主人公,借展跖与孔子的对话而对孔子做出了一系列的抨击,攻击孔子与他的思想属于“巧伪”,指责后者“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旋即,又抨击孔子假借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方略(即指周礼),控制天下的舆论,一心想用你的主张传教后世子孙,穿着宽衣博带的儒式服装,说话与行动矫揉造作,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天下为什么不叫你作盗丘,反而竟称我是盗跖呢?
    然后又讽刺孔子夸夸其谈却无任何功绩,非但自己不能安身立命,就连弟子也没有好的结局。
    当时孔子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不能容身于天下;而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想要杀掉篡逆的卫君却不能成功,而且自身还在卫国东门上被剁成了肉酱。
    ……
    高景将庄子的这四篇著作简单的讲述了一下。
    焰灵姬听完,脱口道:“儒家真虚伪!”
    梅三娘还赞同的点头,附和道:“没错!”
    高景的脸都黑了,没好气的道:“你们当着我这个儒家小师叔的面说这话,考虑过我的感受没有?”
    梅三娘性格虽然火爆,但此时不免有些脸红。
    反倒是焰灵姬无法无天惯了,再加上跟随高景一段时间,知道他的为人,理直气壮的道:“可庄子骂的没错啊!”
    “这世上哪有什么对错!”
    高景无奈的道:“先古圣贤治下的世民,还未经开化,是故人与人能和谐相处,人与禽兽亦能和谐相处,但当今世道,人心诡而多变!
    尝过美味佳肴的人,恐再也咽不下咸菜冷粥;尝过权力滋味的人,恐也再难舍弃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庄子那一套还适用吗?
    要不干脆所有人把房子推到,衣服烧掉,土地荒掉,赤身裸体的过野兽的生活,好不好?”
    焰灵姬想了一下那种场景,绝美的脸顿时苦了。
    梅三娘也摇头拒绝。
    高景这才满意了,道:“昔日伯乐驯马,因马王桀骜不驯,是故其余马群亦不屈服。当时有二人给伯乐献计,一人说道,在马群面前将马王杀死,群马就会畏惧,乖乖顺从。而另一人则说道,只要给马王强行套上枷锁,时日一长,马王与群马就会顺从……
    如果是你们,会选择那种方式?还是说像庄子那样,干脆把马王放掉?”
    一直默默旁听的典庆开口了,道:“如果是我,我选择把马王放掉。”
    高景看着他,道:“那其他国家的军队有马拉战车,你们无马,结果你们打得过其他国家的军队吗?能保护自己的国民吗?”
    典庆沉默了。
    “杀掉马王,让其他马群畏惧,是法家的做法,驯服马王是儒家的做法,放掉马王是道家的做法。”
    高景叹了口气,道:“法家的做法能很快收到效果,所以在这种诸国混战的乱世,法家是强国之道。
    而儒家的驯服,虽然需要的时间长,磨掉了马王的桀骜菱角,但更深入人心,如果没有内部战乱,那更容易把人心凝聚起来。
    唯独道家的做法不可取!没了马,怎么赶路?怎么驾车拉货物?怎么拉着战车上战场?”
    典庆:“……”
    梅三娘:“……”
    焰灵姬不甘的道:“那看来只能选儒家了!看来道家也不怎么样嘛!”
    你这墙头草倒得到挺快!
    高景瞥了她一眼,道:“倒也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内圣外王”都挺适合治国的。”
    梅三娘一愣:““内圣外王”不是儒家的吗?儒家掌门好像就推崇这个……”
    高景有些尴尬,昂着脖子道:“儒家好学……“内圣外王”虽然是庄子提出来的,但儒家学了,就是儒家的!”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