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简而言之,你是愿意跟一个真诚的人亲近,还是跟一个狡诈的人亲近?
……
之前也说了,荀子跟儒家其他系的关系都不怎么好。
其他儒系的人除非有事,也不会去别院竹林找骂,特别是伏念。
所以高景很久没来前院了,遇到的弟子一个认识的都没有。
孔子姓子,氏孔,所以小圣贤庄的弟子都有以“子”开头的字,什么子慕,子羽,子明……
虽然不认识,但高景还是微笑的面对每一个人,他的步伐很稳,不缓不急,腰背挺得笔直,意至诚,心至正,所以他给人的感觉也很诚,很正。
前院弟子也大都不认识高景,但在遇到高景的时候,却都会停下脚步,恭敬的回礼,下意识的选择忽略掉了对方不过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孩。
这就是“至诚为能化”!
跟当初高景刚来小圣贤庄的场景完全不一样。
如果当初高景也能做到至诚,就算穿的再破烂,也不会被人拦在门外,而是恭敬的请进去了。
“请禀告伏念掌门,高景前来拜访。”
在门口,高景语气和顺的对门口的弟子道。
弟子愣了一下,不认识眼前的人,不过能够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同样忽略了对方的年龄,行礼道:“请稍等。”
片刻后,伏念亲自从屋内走出来,看到高景时,眼神顿时一亮,行礼道:“伏念见过小师叔。”
高景也回礼道:“高景见过掌门。”
伏念一向以威严自居,这次居然难得的露出笑容,道:“小师叔的来意,师叔已经说过,行程都已经准备好了……”
说到这里,伏念停顿了一下,继续道:“不过小师叔现在就出去游历,是不是太早了?”
虽然派系不同,但伏念是儒家掌门,管理着整个儒家。
从第一眼看到高景,伏念就能感受到对方的心灵纯粹,明显是入了定的。
一个十一岁入定的儒家弟子对儒家而言太重要了!
万一在路上有什么意外,那就是整个儒家的损失了。
更何况在他的记忆里,高景并没有修习儒家六艺,也就是说不会武功……
由不得伏念不担心。
伏念自然也入了定,虽然表现的很威严,但高景还是能感受到对方的真诚,笑着道:“掌门放心,师兄既然让我出门游历,自然是有把握的。”
说完,高景单手后背,昂首挺胸,轻声喝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阵微风不知起于何去,轻轻飘过。
明明是微风,但却携带者一股刚正宏达的意志,如山岳一般压在众人心头,又如炙热的太阳,让人无所遁形。
“噗通!”
刚才进去禀告的弟子一下子栽倒在地,满脸冷汗,脸色发白。
他这是被吓的,说明内心不够正……或者干脆说,内心有鬼!
很多心思不正的人,在儒家弟子面前都会感到拘束,甚至畏惧,就是因为儒家弟子的心正!
伏念不满的扭头看了那个弟子一眼,这才惊叹道:“浩然正气,没想到小师叔居然养出了浩然正气……如此,伏念也就放心了。”
……
并不是说所有的儒家弟子都能养出浩然正气!
事实上,自孟子以后,儒家还没有谁能养出浩然正气的。
这个时代的儒家还只会讲“仁义礼智信”,没有完整的是非善恶观,在这种情况下,孟子能从内心的良知来认识善恶并且坚守,养出自己的浩然气,称“亚圣”一点都不为过。
因为真正的圣人,是无悲无喜,无善无恶,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后世很多人都喜欢孟子而不喜欢孔子,就在于此。
孟子有义气,但不是普通的匹夫义气,也不是书生意气,而是从内心“良知”中坚守自己心中的操守正义而来的正直无私!
每个人对“正义”的定位都不一样,因为事物都有两面,正义没有绝对。
孟子的“正直”,是在良知的基础上认知的“义”与“道”!
也就是说,在内心没有任何私欲的前提下,良知所认可的“正直”!
同样也是王阳明心学中的“无善无恶心之体”,“知善知恶是良知”!
本心保持天理的无善无恶状态下,坚守自身的良知。
就连荀子之前也没有养出浩然气,而是在接受了高景的“心学”后,才逐渐慢慢转成浩然气。
说孟子为“侠儒”也不为过。
现代人受武侠熏陶,谁的心中没有一点“侠”气,没有一点“不平”气?
再加上高景在入了“定”境后专研心学,又有别样的领悟,养出浩然气也不奇怪。
……
原本高景以为,伏念最多给自己准备一匹马,一点盘缠就差不多了。
没想到伏念居然给高景准备了一辆马车!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