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他能一瞬间推算到荀夫子会在片刻后从屋里出来,走到他面前,跟他下一盘棋……这不是跨越时空的预见,而是基于现在的时间,荀夫子一直表现出来的性格,对他的关心,他自身现在的状态……等等一系列现有条件推算出来的结果!
感知力提升了无数倍,微风吹过竹林,每一片竹叶飘动的声音都能清晰的分辨,甚至于沉下心来,能听到自己血管内血液流淌的声音……
至纯的心灵,不仅能够感受自身,还能感受到天地之间的某些微妙的存在。
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
高景突然微笑,扭头道:“师兄,我想我明白了。”
荀夫子正好打开门,笑着走过来,眼中说不出的赞许,道:“小师弟,你克己修身三年,磨练心智,每天如履薄冰,如今终于入“定”了!”
心灵跟身体不一样,只要想通了,悟了,心灵境界就能快速提升,没有极限,没有瓶颈。
所以等这种奇妙的感觉如潮水一般褪去后,高景并没有觉得心神疲惫,就是因为他的心神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增长。
只是临时入定,高景还无法维持“定”境。
但高景也没有失望,反而不急不躁,心定神定的起身,对荀夫子行礼道:“多谢师兄一直以来的教诲!”
“我们是在彼此讨教罢了。”
荀夫子笑着在对面坐下,捻起棋子示意了一下。
高景笑了笑,明明执白棋,却不遵守黑棋先手的规矩,不客气的抢占了右上角的星位,嘴里问道:“师兄,我刚才在天地间感悟到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荀夫子一边落子,一边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高景愣了一下,道:“《孟子》的公孙丑章句的第二篇。”
荀夫子又问道:“孟子最擅长什么?”
高景脱口道:“善养浩然之气……那是浩然正气?”
荀夫子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高景,道:“气就是气,孟子有一颗浩然正心,所以养的才叫浩然之气……要是一颗邪心,养的就是邪气。”
高景有点头晕,不敢置信的道:“所以……天地间真的有元气?”
“元气?这是什么说法?”荀夫子好奇的反问道:“或为水气,或为土气,或为日气,或为火气,或为人气,或为秽气……看祂所处的环境罢了,元气是什么?”
高景:“……”.
第十章 去韩国?
真正的读书人,一生都在“修身”。
心灵光是入了境界还不够,还需要保持住,因为心境是会退步的。
比如很多读书人做官前都想着做一个好官,但真的踏入官场,身处复杂浑浊的环境里,心境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退步,最后沦落为同流合污,成了自己曾经最厌恶的人。
屠龙者终成恶龙。
但儒家终究是入世的学问,除非一辈子躲在家里专研学问,否则迟早需要面临各种考验。
历史上就有很多大儒,皇帝请他们做官,三请四请都请不动,世人都以品德高洁来称赞。
诚然,心灵入了境界,可以说心如磐石,如果不是自己愿意,什么高官厚禄,金银财富是打动不了一颗儒心的。
但另一方面,这些大儒也是担心出了山,入了官场,会让自己的心境倒退。
历朝历代都有读书人为了科举,读书熬坏了身子的,那就是因为不懂得“修身”,只会压榨自己的脑细胞。
懂修身的读书人,读书不仅不会疲惫,反而甘之如饴,越读越精神,身体越读越好。
心灵入了境,研究起学问来,就能够废寝忘食,才能专注忘我的研究学术,身体却很少有垮掉的。
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师们,就是心灵入了境界,搞起学术来有如神助,在西方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让中国短短三十年腾飞……
……
高景就深有体会。
入过一次“定”境后,读起书来,无论是记忆力,领悟力,思维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读书不仅不耗费心神,反而在滋养心神。
以这种状态来学习东西,研究学术,还有什么学不会,研究不透的呢?
而读书的时候依然保持着“意诚心正”的自我克制,所以在一个月后,高景第二次入了“定”。
然后半个月第三次……
六天后第四次……
昨天第五次……
今天第六次……
比起韩非每天睡觉的时候入定,高景的“定”境看起来浅薄一些。
但韩非那是自身资质超群,属于靠天吃饭……反正这个世界的怪物很多,未来还有八岁幼女靠一把木剑,一路打进道家天宗的,连七老八十的道家天宗长老掌门都输了。
而高景这算是后天积累,属于有序成长,境界可控的加深。
读书入了“定”境,开了智慧,那学其他的东西,就很容易能够做到“意诚心正”。
不管学什么,只要入了迷,就很容易学成。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