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严意领着薛仁贵,从云梦山接了儿子,一路回到连云山自己的地盘。
在路上,严意看薛仁贵这副模样就知道,薛仁贵基础没打好,这得下功夫苦练才行。
一回到连云山,严意就给薛仁贵加强了基本功的训练,薛仁贵没有半点怨言,师父叫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除了薛仁贵,严意还有一个记名的弟子,就是单天长,他跟薛仁贵关系莫逆,俩人都比不上师兄师姐,时常被捉弄,因此抱团取暖。
…………
这些小辈的事,严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去管,他有自己要忙的事。
虽说李世民登基开启贞观之治,中原渐渐恢复繁荣,但是天灾不断,今年黄河发个大水,明年兴许就来一次大旱。
这样下去,国库永远充实不起来,谈何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战。
严意时常在连云山巅拨云散雾,以天书为媒介,拉动云雾,给旱地下雨,给黄河疏通水渠。
有严意相助,李世民治理中原得心应手,时常感慨自己有苍天所助,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大唐日益强盛,定辽王严意的威名对番邦限制越来越弱,当初弱小的大唐,再也不用依缩于定辽王威名之下发展。
李世民的野心也显露无疑,他对周边诸国发出了招降书,要求大唐周边诸国,像往日于大隋一样,对大唐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
中原王朝改朝换代,周边的诸国,也有不少完成了换代,他们不像先辈一样,被定辽王打怕了,哪怕明知严意死了,也不敢进犯中原。
还有一些番邦,他们对隋朝臣服,可不代表对唐朝也如此,定辽王日抢三关,马踏四十万连营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是心服口服。
现在严意死了,你大唐有什么能人?凭什么要我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其中北番宝康王,调动了不少人马兵犯中原。
李世民得到消息,这正合他意,一个强大的王朝是必须建立在战火之中的,如果没有
外部的压力,再强的王朝也会陷入内斗之中。
这宝康王既然做了出头鸟,李世民不介意杀鸡儆猴,给不愿意献降书,纳顺表的诸国做一个表率。
…………
李世民可能是真受了杨广的影响,他也希望自己是马上的皇帝,动不动就御驾亲征。
李世民登台拜了秦琼为帅,封了徐茂公为军师,让程咬金当先锋,亲提十万大军兵出雁门关。
…………
严意站在连云山山巅之上,向北眺望,仿佛隔着万水千山,前线的战场近在眼前。
他身边还站着一个老头,正是杨林,杨林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虽然精气神不减当年,但是身体大不如从前了,走路还得孙子杨安扶着。
杨林还挺乐观,他感觉自己活够了,这一辈子享的福,比天下人加起来都多。
他这一生,过得也挺传奇,南征北战打下大隋之后,就位极人臣,大隋两任皇帝都对他毕恭毕敬。
后来有了义子严意,他就更不用操心了,有什么事,严意都给他办的妥妥当当,再往后,连孙子都有了,杨林又享受一番天伦之乐。
虽然大隋已亡,杨林反倒轻松了,天天想着游山玩水,看遍大好山河。
因此杨林觉得自己够本了,时常感叹老天对他不薄。
严意教他御气之术,他都没练,现在一心一意给杨安找媳妇,想着有生之年能看上重孙子。
…………
杨林看儿子瞭望北方,心中好奇。
“儿啊,北边出什么事了?”
“呵呵,爹,没什么事,李唐兵出雁门关,恐怕要跟北番开兵了。”
“哦?儿啊,你觉得李世民能打赢那北国么?”
“爹,这个你放心,我这些年保大唐风调雨顺,国库粮草堆积如山,就是耗,他也能把北番耗死,若那李世民连个区区北番都打不赢,他也不配做中原雄主。”
“这就证明先皇眼瞎,到那时,孩儿拼了这条性命不要,宁肯承受五雷轰顶,也要提前唤醒先皇,复转我大隋江山。”
杨林听闻,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打
转。
“儿啊,你为皇上,为大隋做的够多的了,老夫时常在想,如果回到当初你十七岁那年,哪怕把你介绍给李渊,老夫也一定不会在收你为义子了。”
“这是为何?”
杨林长叹一口气。
“唉……儿啊,凭你的本事,你的能耐,你的品格,无论哪一项单拿出来,你都可以青史留名。”
“可是千不该,万不该,为父让你保了大隋,保了一个短命的君主,为父对不起你呀。”
严意一笑。
“爹,你说这番话就见外了,无论多少次,你也是我爹,我也是你儿子。”
“话虽如此,但是老夫心里不痛快,儿啊,那复转江山之事,你往后不必再说了,相信我那侄儿也不会怪你,你这一辈子为大隋,为中原百姓做的够多的了,可是却背上了助纣为虐的罪名,怎不叫人心寒?”
严意一看再聊下去,老头快受不了山顶的寒风了,于是跟杨安一瞪眼。
“还不快扶你爷爷回去休息?怎么?欠收拾了么?今天罚抄一遍兵书。”
杨安现在可不怕老爹,他鬼精鬼精的,知道自己这回有后台,就见杨安把杨林胳膊往怀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