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队伍,足足八百人,三百葡人,三百澳门本地人,还有二百非洲和印度人。
有了炮手,当然就少不了火炮。
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二十门二十四磅重炮和八门三十二磅重炮。
这些火炮一部分是澳门铸炮厂生产的,一部分则是广州铸炮厂仿制的。
这与葡人的合作,是钱士升与汤若望联手促成的,否则澳门总督不可能同意向大明提供重炮。
要知道当初给崇祯的红夷大炮,实际也只有十二磅而已。
此时,葡萄牙的造炮技术在整个世界来说也算是顶尖,而澳门铸炮厂则是最能代表葡人火炮技术的工厂,是远东最好的铸炮基地。
这种程度的火力已经超过了原本历史的热兰遮城之战。
而热兰遮城是西式棱堡防御工事,有防炮墙增强防御,而北京城任凭城墙如何高大宏伟,都难以与之相比。
如此的规模,如此的投入,一点也不比为鞑子准备粮草的投入小。
这才是钱士升最大的依仗。
再此之前,由于大明主要是对付流寇和鞑子,这种笨重且难以移动的重炮对战争的增幅不大。
所以大明的火炮发展趋势并不是重炮,而是偏小型化轻型化。
而此番,鞑子和儒家的目标只有京城,这些重炮只需移动一次就够了。
配合上鞑子的精锐骑兵,也不担心在途中被人拦截或者毁坏。
能够有此能力的墨家太平军还被困在山东。
相比之下,京城城墙之上的火炮就差多了,更多的是十二磅的红衣大炮,连十八磅的仿制品都不多。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