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临战借口  轮回道果:从农户到真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杨林共有兄弟姐妹八人。以年纪顺序排列依次是长兄杨飞、长姐杨兰、二兄杨羽、三兄杨森(早夭)、五弟杨雷、六弟杨霆、小妹杨媛。“四郎”既是他的乳名也是昵称,多是家人和长辈这么叫他。
    “满仓叔,让铁锁叔回来吧。我若猜的没错的话,建奴大队人马此刻正向萨尔浒扑来,晚了就来不及了。”杨林说罢抬头望了望天空。此时已是下午申时正刻,风雪已经停了,还有一个多时辰太阳就下山了。
    李满仓五十多岁,是征战多年的老兵,临战经验丰富。他随杨林在这山顶上站了这么长时间,见铁背山方向杀声一直未停,便知战局胶着。战局胶着就不是好事,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胜负。而胜负,则是要用人命来换的。
    但作为长辈,李满仓不能在晚辈面前露出对战局的担忧,尤其杨林还是第一次随军出征,就更不能落了身为长辈的颜面。便笑道:“四郎莫担心,咱们在这山上好歹有两万大军呢,又不是泥捏的。就是两万只鸭子让建奴抓,他不也得费上几天光景?再说咱们挖了壕沟也竖了栅栏,在这附近的几处山头也都设了大营,居高临下看的一清二楚,他建奴想攻上来没那么容易!”
    “希望如此吧!”杨林苦笑一下。明军在萨尔浒山上是修了些防御工事,但那些玩意能挡住建奴才怪了呢。因为时间仓促只挖了两道壕沟,但深不过两尺。壕沟外布置了一些兵力和火枪火炮。
    壕沟在这冰天雪地里也就能挖这么深了,边缘随便插了些据马和鹿砦,实际作用如何鬼才知道。再说那些作为营地防护的栅栏,就是把木头的一端削尖了竖在早已挖好的只有一锹深的沟里,然后再用绳索连起来系牢,外面再放上一些据马和搭建几座箭楼,营地建立完成。野猫野狗肯定是进不来的,但其他的就不好说了。
    最让杨林惊诧的是明军战斗力的退化和武备松懈。明军的战甲和武器并不比后金军差,但是因为上下贪污腐败、偷工减料之处甚多。日常又军纪松弛,对武器装备不注重保养,其使用性能大打折扣。而后金军对武器装备的养护极为严格,铠甲要明亮如镜,武器要锐利如匹,违者军法严惩。
    现今大营里的明军士兵几乎全躲在营帐里取暖或睡觉,既不加固工事也不做战前各项准备,完全没有大战在即的紧张感。他觉得自己大大高估了这些明军精锐的战斗力,极度怀疑自己给杜松建言那件事做的到底对不对。
    另外,杨林最大的苦恼就是所辖人手严重缺编。按大明募兵制,他们被称为“营伍兵”,简称营兵。仿古代军队什伍之制,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另设什长一名;三什为队,另设队官一员;三队为哨,另设哨官一员;五哨为总,外立把总一员;五总为营,俱属主将一员。(明军营兵编制在中后期已不固定。)
    杨林自己的骑兵乙哨按编制应有一百人,但因军中吃空饷现象严重,现实有骑兵六十八人。这六十八人中去掉老弱,实际能上马的有六十人,而在马上能持矛挥刀作战的不过五十五人。
    但让杨林比较欣慰的是自从去了那个人间转了一圈之后,自己的身体各项机能大幅增长。如原先一口气能跑十里,现在就能跑二十里;原先能举动二百斤的石锁,那么现在就能举动三百斤。
    明朝在辽东的驻军极少是后金反叛的原因之一。据万历四十六年七月兵部尚书黄嘉善上疏所言,全辽明军员额是六万人,剔除城堡、驿站、驿兵等,实有兵员两万人,就是这两万人还要负责各地的守备等事宜。
    一日前,杨林以出营探察敌情的名义向自己的上司把总王合讨得了令牌,他实际是想偷偷去前方找父兄。但王合明确告诉他,半个时辰内必须回营交令,否则军法处置。因为杨钦曾下令不准让杨林随意出营,所以王合便谨遵命令。但他也不想得罪杨林,权当这位公子哥出去放风散心,便采取了这个折中的法子。
    杨林心里这个沮丧。思虑一番后便改变想法,既然去不成铁背山,那么就把自己手下的这六十八个人都从萨尔浒救出去。所以在当天,他先让十三名老弱和不能作战的士兵集合,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交给最年长的什长老王头,说这封信是写给娘亲杨袁氏的,让这十三个人回沈阳把信寄出去。然后给了他们一些铜钱和吃食,命令他们到沈阳后就不要回来了。等送走这十三名士兵后,杨林松了一口气,暗道能救几个是几个吧。
    今天,杨林故伎重施,又向王合讨了出营查探半个时辰的令牌,然后便把本哨剩余的人马都带到了这里。剩下的这五十五个人不知道杨林要做什么,也不便问,便陪着杨林在这山顶站了半个多时辰,许多人冻得瑟瑟发抖。
    又过了半柱香的时间,从萨尔浒北方的地平线上突然涌出了无数的人影,传来了犹如海啸一般的呐喊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其中夹杂着喊杀声和战马的嘶鸣声。
    杨林见状对部下们严肃的大声道:“各位,建奴大军正向我军大营扑来。如果我们出营时就离开战场,那么我等便是临阵脱逃,必被军法严惩。所以我就把你们带到这里,准备下山迎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时队伍中有人道:“哦——,我明白了,杨哨官的意思是为了便于行动,先把弟兄们带到这里,然后等建奴和我军打起来好领着弟兄们从这边先撤。”
    说话的人叫蒋川,二十六七的年纪,长的健壮敦实,嘴巴上那层青色的胡茬显得人很粗犷。他是骑兵乙哨的甲队队官(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排长)。
    杨林微微颔首,随即纠正蒋川道:“胡说!不是撤,是下山迎敌!”
    “啊?!对对对,杨哨官说的没错,我们是下山迎敌。”蒋川闻言一怔,连忙点头附和道。
    杨林的五十五名部下这时才反应过来。心中暗骂,原来这小子已经料到建奴会来攻打萨尔浒,所以昨天提前送走了十三位弟兄,今天又把大家提前带出了营。什么下山迎敌,狗屁,这是要跑路啊。没想到平时看他人模狗样的,关键时刻竟然是个怂包!
    李满仓见状忙道:“四郎,大战在即。我们若是临阵脱逃,日后上边追究起来是要掉脑袋的。再说王把总可是限咱们半个时辰内回去交令的。”
    “满仓叔你误会了,我们怎么是临阵脱逃呢?我们这是奉命出营探察敌情。”杨林晃晃了手中的令牌,接着道:“谁知道建奴攻打大营,我们被隔在外面根本没法回去了。”
    “呃,这个.......”,李满仓捋了捋颌下胡须,被杨林的狡辩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杨林此言一出,部下们面上鄙夷之色更重。心中大骂他不要脸,临阵脱逃都能说的这么理直气壮。
    杨林仿佛没看见部下们的脸色,转向蒋川问道:“昨日我让你办的事情可办好了?”
    “办好了。按您的吩咐我去辎重营申领炸炮,本来是有多少要多少,但整个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