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章 乾坤骨董集 多民族沉郁浑朴辽金元玉器  收徒就变强,我成天地第一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63章乾坤骨董集多民族沉郁浑朴辽金元玉器
    李舞雩一谈到多民族沉郁浑朴辽金元玉器一般玩玉都想到春山秋水玉器,那些天鹅与海东青鹰对抗,女真族秋季狩猎,射杀鹿的情景。森林动物狩猎,辽、金、元,是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衰落的阶段。前后经历了407年。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几个并立的民族政权,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地区扩展。最后,元朝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多民族政权国家。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金太祖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金朝的玉器风格与辽相同,同时北方民族所为,因此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金朝有较为充足的玉料,玉匠。为了确保玉材的使用,金朝规定朝廷用玉多选用和田玉雕琢,祀天地用玉皆以次玉代之。金在扩张的过程中,俘虏了大批玉匠,有的原在辽境内,有的直接从北宋境内掳掠而来。“春水玉”、“秋山玉”是金代玉器的代表作。
    辽、金、元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政权,经济处于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共存的状态,文化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北方民族文化特征,并受到中亚文化的影响。辽金元三代400年间从统治集团到民间,都吸收了崇玉、敬玉、佩玉的观念习俗,重视发展“碾玉”业,玉器艺术造型、纹饰、工艺既能突出地表现对象的内心世界,又能准确地掌握细节的变化,制作的玉器造型自然,形神兼备,反映了华夏民族风情。整体上看,辽金元玉器在继承唐宋玉器的基础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呈现出时代特征,表现出民族化、地域化、生活化的独特风格。
    一、辽代玉器的种类、工艺特色与文化特征
    辽代玉器绝大部分采用新疆和田玉制作,玉材以和田羊脂白玉、白玉为主,兼用和田青玉、青白玉及少量玛瑙。从工艺特色看,辽代玉器继承了唐代以来的制玉传统,因材施艺,设计巧妙,加工精细。全面应用了唐代的园雕、镂雕、片雕、浅浮雕、俏色等琢玉工艺和用阴刻线表达细部特征的表现手法,并在制作的白玉、青玉园雕作品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如俏色玉园雕动物小熊,能充分利用俏色将小熊头部毛发,尾部黄色显示,使整个玉雕充满生气,平添了亮丽的色彩。反映出玉匠因材设计,施艺制作的匠心,并具备了较高的审美意识和精雕细琢的能力。在造型上辽代玉器造型不拘一格,神态自然,创作题材选自常见事物,写实性很强,具有较高的审美鉴赏价值。
    从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玉器中可以看出,辽代玉器的文化构成比较特殊,其中包含了契丹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方文化等诸多因素。从玉器所反映的文化特征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为具有契丹民族特色的玉器:如臂鞴、胸饰、臂饰、嘎拉哈、带t形的项饰、园雕玉熊、海东青、天鹅和极少作为玉雕动物的蝎子、蟾蜍、蛇、蜥蝎等;二类为仿中原文化的玉器:如玉砚、玉水孟、玉盒、玉带、圈足杯、圈足碗、动物园雕玉龙、玉凤、玉龟、玉鱼、玉鸟、玉兔、蝴蝶、鸳鸯和植物、花卉造型的玉器;三类为佛教文化的玉器:有玉塔、玉飞天、摩竭、**、佛像、海螺、金刚杵、人首形神鸟等;四类为具有域外文化特色的玉器:如四曲海棠花式杯、孔雀十六曲刻饰水波纹玉碗、白玉花式碗。
    金代玉器的造型、工艺与民族风格
    金代统治者由于受到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逐渐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采用汉制。使政权得到了巩固,经济得到了发展,科技文化不断进步,形成了一个汉化的多民族的统治政权。出现了史称?“小尧舜”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从《金史》中得知,金代统治者除了保留本民族的信仰祭祀文化传统外,大量吸收中原汉族的用玉制度。在祭祀、宝册、车骑、装饰、服饰等方面广泛使用玉器,并有严格的用玉制度,用玉盛况空前,具有一定规模,不亚于宋代。如金朝典章规定,一品及王公、妃用玉宝;上尊谥礼用玉册、玉宝;封册仪物用玉圭、玉册。皇帝束玉带,刻琢“春水”和“秋山”之饰,其中玉兔鹘带,即以天鹅与海东青鹰为图案的玉带(春水玉)是金朝官制朝服中最为贵重的珍品。
    金代朝廷所用玉材全部取自西域(今新疆和田地区),主要是通过西夏国(公元1038-1227)得到和田玉,制玉所用玉材以和田羊脂白玉,白玉为主,和田青玉为次。
    金代玉器具有独特风格,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是“春水玉”和“秋山玉”。据《金史·卷四十三》记载:金代皇族有狩猎的习俗,每到春秋时节,皇帝便带着鹘(海东青,一种小而健的猛禽)去狩猎,用鹘来捕捉天鹅。史学界据此把春天的狩猎,带有鹘攫天鹅、荷叶、芦苇、涌浪、大雁组合图案的玉佩饰称为“春水玉”。其图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天鹅,其势向下飞行,翅羽较直,凹凸明显,分为横向排列的两组或三组,个别羽呈弧状,鹅身有不匀的短阴刻线排列。第二部分为鹘,翅羽大,尾略小,呈擒鹅状。第三部分为相伴的芦苇、荷叶、水草、涌浪,荷叶大而简练,叶面呈下凹状。常见的“春水玉”表现为残忍画面,通常是海东青促天鹅图。秋山玉则是变现女真族秋季狩猎,射杀鹿的情景。嘎拉哈玉玩具,同样是一种充满女真民族风情的玉具。玉嘎哈啦,是女真贵族儿童的玩具,其中间有穿孔,可随身佩带。玉形似羊或狗的髌骨。类似汉族童子玉坠,有希冀少年福祉不断之意。因是羊或狗的骨头,是北方主要提供食用的动物之骨,常年佩戴,具兆祥之瑞。金人常服玉带为上,平民禁止使用玉器。金代女真族佩戴玉较为发达,当时称之为“列”,多作腰佩。金代佩饰玉以花鸟纹为主。金代花鸟形玉佩,多作绶带鸟衔花卉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绶”与“寿”谐音,因此寿带鸟象征着福寿。绶带鸟衔花卉纹,寓意春光长寿,勃勃生机。金代另一种重要玉佩就是龟巢荷叶,时寿意类。金代玉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艺术性,不是孤零零的表现一个物体或者一只动物;而是花与鸟、龟与荷叶、鱼与水草相辅相成,动静结合,表现出周围的环境特点,极富生活气息。蒙古灭金之前,几乎没有琢玉业。灭金后,特别是建立元朝,将首都迁至大都入主中原后,由于受金代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元朝琢玉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元朝(127~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强大帝国。元代政治强盛,经济发达,手玉业有玉器、瓷器、铜镜、漆器等。玉器表现出蒙古族的一些文化特点。元代将春水玉逐渐演化为鹰击天鹅、芦雁荷藕图;将秋山玉逐渐演变为福鹿图案,其影响一直波及明清。从史书记载来看,元明清三代,宫廷玉器匠前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元代玉带钩曲线较为平缓,但玉器增大,多呈琵琶形。
    元代朝廷对朝廷用玉极为重视,一方面为了便于在汉族地区统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的需求。朝廷控制玉料、玉砂,政府设立了许多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和官办手工业作坊,官办玉作坊利用和田玉、匪力沙所出玉材辗玉,有专门的朝廷用玉,如国玺和玉押,另外还有琢制大件玉器的爱好。元代玉器的艺术特点在于玉器形体气势庞大,雕琢技艺炉火纯青,装饰技巧新颖别致,玉器的搭配技巧十分熟练,仿古玉占据主导地位,新颖玉器同样展示自身的风采。元代花卉纹、螭虎纹装饰应用得非常成功,倭角的处理也是十分得体。元代玉匠在方形玉器上的处理比较突出,硬挺挺的直角,为流动的倭角,刚柔并济,同时在边框内外缘刻有两条粗阴线,这更使得元代玉器的线角显得十分优美。元代最明显的仿古玉实物,当属玉瓶与玉尊,而仿摹的对象或是周代青铜尊,或是早期的陶瓷贯耳瓶,为清玉器大量仿摹青铜器、陶瓷器打开了先河。元代新款玉器除了玉押、帽钮以外,还有玉带环和玉带扣等。
    元代出土的玉器虽然不多,但是是和田玉中的玉质优良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