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乾坤骨董集 具有神灵商代玉器  收徒就变强,我成天地第一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像生玉器,具有着装饰和贿神等多重功能。它们起初被用作装饰。这主要以佩饰为主,如玉鹰、玉鹦鹉等片状玉玉雕佩饰。这类的像生玉器从红山文化时期就有了,如玉勾云鸟形器、玉兽形佩、玉鹰形佩、玉鳖形佩、玉猪形佩等等。到了商代,这种像生技术更加成熟,不仅可以制造出新石器时代各种类型的玉器,而且在此基础上,更赋予玉器以艺术的品味。同时,在信仰至上、盛行占卜和祭祀的商代,像生造型的玉器通常是作为杰出的艺术品被用来贿神。在商代中后期,王公贵族出于人道的考虑,也出于经济上的节约,逐步改变了以大量的人或牲口祭祀的做法,而代之以各种像生器皿,作为祭祀的牺牲。其中像生造型的玉器以其质地和色泽而更具优势。以妇好墓里的玉人为例,“商代妇好墓的跽坐人俑,有的衣着华丽,有兽面纹饰,形同贵族,它事实上就是远古时代的族葬制在艺术形式中的曲折反映”。商代的玉器不仅仅只是装饰品佩饰,发展到后来,更多的被用于礼仪中,其权力的象征色彩也更加明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先民们尤其重视造型艺术的视觉效果,这在玉器中同样有所体现。商代的玉器不仅像其他造型艺术那样重视形式规律,而且还因玉料的独特的色泽而讲究形与色的统一,从而在因料制形的过程中能够最充分地体现出玉料的优点。这也使得玉器在遵循一般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独到的形式规律。
    首先,商代的玉器体现了艺术家们对比例的恰当运用。这是造型艺术具有审美价值的关键。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自发地意识到玉器造型的比例了。对于璧、瑗、环,《尔雅·释器》说:“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是后人对商代及其以前的玉器造型规律的总结。肉即边宽,好即孔径,边与孔径的比例,是分辨璧、瑗、环的标准。当然这只是较为简单的比例关系,即倍数关系,但玉器艺术家们对倍数关系的运用,说明了数量比例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性。恰当的比例带来的是艺术品外在表现上的协调和匀称。商代玉器的结构,从整体到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其数量的大小关系,无不给人以协调感。如礼器中的璜,基本上是半圆形玉片,艺术家们在这样的扇形玉片上,采用磨、刻、钻等工艺,进行适当的“剪裁”,就可以制成比例得当的玉璜。再如钺,其状如斧,是仪仗器,刃部的长度明显地宽于底边,而底边的厚度也明显是厚实的,这种比例关系类似于等腰梯形,所以看起来极具美感。
    殷墟玉器中恰当的比例关系在玉人身上显得较为明显。玉人根据玉料的大小,确定不同身体部分的比例,这种造型显然受到了人体比例关系的影响。因此,比例是商代玉器艺术家们首先要掌握的规则。而匀称的形制,则更能说明玉器艺术家们运用得高妙,如上述玉璜,除了一定的比例外,其势极为匀称,有的玉璜两端刻两个对称的兽头,人们一眼便从两个同样造型的兽头判断出玉璜的美。商代的玉琮外方内圆,匀称得体,前后左右为两两相对的平行线条构成的方形,上下势体对应,每节四角八面,均有变化,这种变化却又统一在外方内圆的形体内。这充分显示了商代玉器艺术家们的匠心独运。他们将玉琮的器形与纹饰相配合,于变化中见统一,统一中见变化。琮之间大小、高矮排列一起,显示出明快的节奏。另外像更多的冠状饰玉连环、玉佩,以及双孔形器等装饰品,其形态无不是对称均匀的,显示出匀称的韵律美。
    其次,体现了形与色的统一。玉料本身的质地是晶莹温润的,主要有透明、半透明两种形式。在玉器的早期制作中,玉器艺术家们常常不加粉饰地运用玉料的自然质地,这与陶器人工的纹饰是截然不同的。出土的玉器基本上都是天然的色质。这一方面说明玉石天生丽质的魅力,另一方面说明人们已经深谙自然本色之道。在商代社会中,大量的玉石得以开采,涌现出像岫岩玉、南阳玉、和阗玉等不同产地的玉料,而同一产地的玉的色彩也是不同的。如新疆的和阗玉,就有质纯色白的白玉,色泽纯正而名贵的黄玉,透明的碧玉,黑灰色的墨玉,以及糖玉和青玉等。这些天然的色彩被玉器艺术家们巧妙地利用在造型艺术中,使所出土的大量玉器无不显示形与色的统一。如《周礼·大宗伯》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的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等玉礼器,并不是在玉器上着色,而是玉器艺术家们利用天然玉之本色,制作而成,是巧妙利用形色统一的杰作。玉的各种天然之色,可以通过色与形的统一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而这对艺术家们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这不仅要求艺术家们能够得心应手地征服玉料来表现自己的构思,而且要求艺术家们要有卓绝的审美情趣。黄玉琮、黑玉圭等,用同色的玉琢成,既体现了琮、圭等礼器的庄重,更说明玉器艺术家们对色彩的独特选择,这是他们多少代多少年艺术实践的结晶。商代的玉器艺术家们可堪称是造型艺术的大师。
    商代的“俏色玉”,是形与色相统一的玉器的典范之一。“俏色玉”也称为“巧色玉”,《释名》说:“巧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高手集色与形为一体,创制了像玉鳖这样的艺术品。“俏色”工艺是利用玉料的不同天然色泽纹理,刻意安排,使雕出的造型各部位自然显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而富有特别的情趣。如玉鳖,选用墨灰二色相间玉料,雕刻时把墨色部分安排在背甲部位,灰白色部分雕刻成鳖头、颈及腹部,使所成造型色泽自然天成,极富造化之极,这种看似天成,实则为独具匠心之作,体现了艺术家们形、色高度统一的技巧,后世的大量像生玉器无不深受这种方式的影响。这种对浑然天成的自然美的艺术表现,传达出商代的艺术家们在审视材质时所表现的独特审美情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比例得当和形、色统一,是古代玉匠长期经验的结晶,也是他们制玉的基本标准。正是因为这样的标准,玉器的制作才趋向繁盛,形态才显得多样化,并且在造型上体现复杂的制作技巧。众多的圆雕、浮雕玉器,用“错彩镂金”来形容也毫不过分。这在商代之前是极少见的,如商代出现大量乳丁纹、蒲纹璧,很明显是浮雕的杰作,而玉人、玉鸟种种,则既有阴刻,也具圆雕,使造型生动,形象鲜明。另外,商代还涌现出了大量新品,如形神兼备的玉凤、玉虎、玉鹦鹉、玉号鸟等动物玉雕;龙形玉璜、鱼形玉璜、1/3 环形玉璜等;体形较大的摹仿青铜器的玉簋、玉盘等;以及工艺精美的各种动物或人物的圆雕作品等等。另外,商代出现的镶嵌玉,镶嵌在青铜器上,既体现了青铜器的庄重肃穆,也展现了玉器的灿烂夺目。
    商代玉器的造型是其前代的集大成者。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商代已经有了雄厚的国力。而作为财富、权力象征的玉器,在商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商王好玉,贵族佩玉,祭祀用玉,普通百姓也配玉,使玉器生产规模空前。大规模的制作并没有降低玉器的制作技巧,反而使工艺水平更加杰出。可以说,商代的玉器艺术家是那个时代的真正的造型艺术大师,是他们造就了中国上古玉器艺术的高峰,也是他们向人们展示了琳琅满目的美不胜收的玉器世界。商代的玉器既有对传统的承袭,又有自身的独创。它受石器和陶器的影响,并且影响了青铜器的造型。而青铜器制作技术成熟后,反过来又影响着玉器的制作。人们曾经经历了石器、陶器、青铜器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石器、陶器、青铜器都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惟有玉器,依然凭借其灿烂的质地,纵横于古代,又一直延续到现代,成为造型艺术这一历史演变历程的有力见证者。
    二、纹饰
    商代的玉器在继承前代玉器和其他器皿的基础上,内蕴不断地得到了深化,其物态形式负载了深刻的精神内涵,从而作为文化的载体,成为人的生命的象征。如果说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发展仍然以工具为其主要功能,那么到了商代,这一情况已发生了明显改变。商代玉器的成熟,主要体现在其形制、功能及纹饰上。纹饰使质地和色彩上本来就具有审美价值的玉石锦上添花,具有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