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3章 皇子封国朕教皇子们用皇权朱见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太子火出圈,靠的是太子妃。
    
    杨氏的诗词火爆之后,在报纸上呼吁,给女子起名字,不要叫朱杨氏这样的,女子也该有自己的名字。
    
    她还呼吁有学识的女子,联名写一本名字手册,让民间没学问的百姓,按照这本书来起名。
    
    这件事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皇帝直接下旨,翰林院拟定十万个好听的男女名字,刊印成书,颁发全国,让全国人按照书里的名字起名。
    
    不然民间都是张二、张三这样的序列排名,女子干脆没名字,大丫、二丫。
    
    大明毕竟是天朝上国,上国百姓怎么能没名字呢?
    
    不止要有名字,名字还要好听。
    
    尤其士绅家族,不许再起两字名,毫无特色,要起充满大明特色的名字,并且,名字平平无奇的,一概不录用秀才,逼着民间进行改名风潮。
    
    皇帝鼓励民间用三字名字,二十二年了!
    
    作用是有,但不大。
    
    这次干脆搞一次人名运动,从上到下,进行改名,新生儿要取大气好听的名字,不止要好听,更好有学问。
    
    鉴于民间学问有限,中枢给你们起。
    
    太子妃牵头闺阁女子,拟定一本女名录,也随之刊印。
    
    民间不少文人愿意凑这热闹,也跟着刊印书籍。
    
    白话运动和人名运动,在民间激烈碰撞,开始改变底层人民的思想。
    
    白话文,能让读几年书的孩子,就能看懂报纸,让文章真的进入千家万户,进入十亿百姓的心里。
    
    名字,是每个人第一张脸。
    
    这个人名,是带着人一辈子的。
    
    景泰三十年六月,中枢又加一把火,颁布万家姓,收录大明仍在使用的姓氏,13000个,而从古至今使用过的姓氏,高达两万。
    
    大明重新编纂使用过的姓氏,以及归化的各族的新姓氏,颁布天下。
    
    让民间百姓知道,大明的姓氏多么多,历史源远流长。
    
    随之,中枢有颁布万家名,大明第一本姓名工具书,全篇收录5万个男名,5万个女名。
    
    紧接着,民间陆续随印了十几本,都是民间文人自发刊印的。
    
    经过统计,人名估计有50万个。
    
    翰林院预计在景泰三年后,再推出重修本,将现存的起名书籍整理编纂,成为大明最全起名工具书,预计编入200万个人名。
    
    中枢刊印的书籍,是存放进入图书馆的,允许任何人借阅、抄录,定期还回来即可。
    
    景泰十一年,大明还办了大明书店,全国办了六万多家大明书店。
    
    直到景泰二十九年,才第一年实现收支平衡,今年皇帝就打算卖掉,摊子铺开了,他也不打算继续往里面砸钱了。
    
    大明书店其实并不赔钱,大城市好地段的还赚钱,但国企嘛,员工多积极性少,只开会不办事,都是通病。
    
    这些年,皇帝不停稀释自己的股份,直到景泰三十年,皇帝彻底甩锅出去。
    
    书店生意,皇帝是不打算碰了。
    
    费力不讨好,还不赚钱。
    
    前几年想脱手都没人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