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7章 没有文集的官员不配为官;辣妹子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口,是官员最喜欢的。
    
    他们会每年两次对民间进行调查,调查后把人移走,这是政绩。
    
    而为了谨防有人逃离移民,景泰二十年开始,强制天下所有适龄孩童,必须进行蒙学教育,男女孩都要进行蒙学教育。
    
    蒙学教育三年,三岁到六岁期间必须去蒙学,男女孩分班。
    
    凡是有子女没有去蒙学的人家,默许为贫困,必须移民去新地。
    
    这一政策,是景泰二十年颁布,从景泰二十一年初开始执行,官方在民间,从县城到乡间,都设了蒙学,每地根据人口数量,设置几所蒙学。
    
    入蒙学则要收取拜师礼和学费。
    
    拜师礼是老师的工资,学费则用来学堂建设,中枢则发放了一笔钱,用来初期学堂建设,后期建设,则由学费来支撑。
    
    中枢发放了很多教学执照,允许民间有德行的人办学,对执照颁发是宁缺毋滥,必须在当地有德行的人,才能办学,并接受所有人监督。
    
    蒙学的教学内容很简单,千字文、百家姓等基础字,数学运算和常识知识。
    
    常识知识包括诗词、物理化学小知识、日常常用的小知识、医学小知识,主打的一个实用。
    
    全国各地的蒙学教育水平完全不一样,特别卷的省份,比如江南,蒙学学的是四书五经,连皇帝都满脸懵。
    
    蒙学之后,则可上社学,社学后可上大学,大学后则是太学。
    
    大明开海十几年了,民间真正穷百姓的几乎没有了,有的都被移去新地分地去了,内地几乎没什么穷人了。
    
    纵然家里孩童多,但供养上蒙学是没问题的。
    
    至于上社学,那就得看孩子资质了,若资质极佳,不用家长掏钱,有多是士绅、商人愿意资助。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大明读书氛围是极佳的,哪怕民间最无知的老农,也知道读书好,读书是出头的唯一途径。
    
    上学,是天大的事。
    
    所以,中枢强制儿童读书,惹得舆论一致赞同,甚至很多士人集资一笔钱,捐赠给地方蒙学,鼓励孩子们读书,各地士绅都在做,商人甚至愿意承包蒙学后期建设费用。
    
    景泰二十一年之后,蒙学里就传来朗朗读书声。
    
    这年头的老师是很有师德的,主要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老师的,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当老师的。
    
    老师第一看重的是品德,考核的第一标准就是品德。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以自己的职业为荣,中枢优先录用民间那些老顽固、酸秀才,那些顽固不化的人,是最好的老师材料。
    
    还有一层原因,就是老师和学生,是一生绑定的关系,老师对孩子掏心挖肺,孩子不管多大岁数了,对老师也得尊重师道。
    
    有朝一日,这个学生出人头地了,他可不敢不认自己的老师,老师也跟着鸡犬升天。
    
    什么都是相互的,没有不求回报,单方面付出的蠢货,没有。
    
    所以,老师对学生倾囊相授,也没有家长威胁老师,不许打我家孩子,家长只会送上一根戒尺,让老师狠狠打,打死拉倒。
    
    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师恩,师恩大于天。
    
    中枢对老师的考核也是极为严格的,宁缺毋滥,宁愿没有,也不能让害群之马把孩子教坏了。
    
    蒙学课本很多,有中枢编著的、有民间学者编著的、还有老师自己写的,没有太多限制,蒙学堂自己可以随机选取,但都大差不差。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