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3节  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换成独尊儒术的后世,要是有人敢说孔子的半点不是,就等着被读书人的口水淹没吧。
    高景叹了口气,道:“我最近一直在想,要不要公开《春秋》一书。”
    荀子看了他一眼,道:“《春秋》含义深刻,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是啊,非圣人,谁能修之……可不自量力之人,永远都不会缺。”
    高景感叹,道:“但于国而言,所谓的“天人感应”只是谬谈,反而太史,董狐这种史官,更能限制君主,只要君主还在乎身后之名,就不敢肆意妄为。
    不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有一个缺点,那便是君王恃德,都希望君王是德善的!”
    荀子突然笑了,道:“我又不是帝国三公,这种事不需要我去考虑,我只是一个钻研学问的儒家老者。”
    高景无奈笑道:“师兄狡诈。”
    “还有更狡诈的呢!”
    荀子按下黑子,乐道:“如此棋局,师弟如何破解?”
    “简单!”
    高景扫了一眼,随手下了一子:“置之死地而后生。”
    荀子盯着棋盘,皱眉思索,口中道:“儒家可行此策吗?”
    “……或许。”
    高景想了想,道:“我请皇帝让扶苏来处置117儒家,扶苏怀柔,想来儒家不会太糟,就怕……皇帝等不及。”
    荀子一愣:“为何等不及?”
    高景叹了口气,道:“商队探索,在帝国的西南方有一个孔雀王朝,沃土于野,气候极佳,却被蛮夷占据。”
    荀子微微愣神:“天下才安定了多久?又要战争?”
    高景沉吟片刻,道:“但师兄不能否认,正因诸国乱战,才诞生出诸子百家这样璀璨的思想浪潮……内部安定,那就将刀剑对准外人。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
    荀子摇头,道:“此非儒家之意。”
    高景坦然一笑,道:“所以当帝国开始对外征战,就是我易官之时……那时候的帝国,需要一个强硬的三公之首……我不适合,李斯很合适。”
    “皇帝知道吗?”
    高景点点头,道:“我已经跟皇帝说过了,皇帝虽然不赞成,但我又不是死了,只是换个清闲一点的职位罢了……到时候也能带着美人追寻“曾点之乐”。”
    “我看你就是怕麻烦。”
    “有那么一点……”.
    
    第二百七十一章 公输家 
    第二天,高景依旧在那个教室等着。
    果然,天明跟少羽如约而来,一进来天明就急吼吼的问道:“高大哥,你知道公输家族吗?”
    高景好奇的看看他们两个,问道:“怎么突然问起公输家族了?”
    天明气哼哼的道:“我们墨家机关城就是被公输家族攻破的,听说他们还要来桑海,我就想问问……高大哥,你知道吗?”
    “你消息挺灵通的。”
    高景笑了笑,抬手示意道:“行,你们两个先坐下,我就给你们说说。”
    二人连忙坐好,就连少羽都期盼的看着高景。
    “从哪说起呢?”
    高景想了想,道:“这事还要从鲁国说起,公输家曾经负责鲁国的匠“四四零”造,其家族的代表人物,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公输班,因为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又称“鲁班”,实际上公输家是姬姓……”
    刚说到这里,天明顿时惊呼道:“匠神鲁班?”
    而少羽也跟着惊呼道:“居然也是姬姓?”
    “还要不要听了?”
    高景没好气的说了一句,等二人安静下来,才继续道:“鲁桓公有四个儿子,除了大儿子继承公室外,其他支子、叔子、季子三个儿子也开创了各自的家族,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也就是后来的鲁国“三桓”。
    当时的鲁国,三桓专权,操纵国事,公室毫无威信可言,于是公室就开始反击。
    鲁昭公讨伐季氏而被三桓联合击败,逃亡他国。鲁定公启用孔子抗衡三桓,结果却是孔子被赶出鲁国,不得不流浪列国……”
    天明惊奇的再次打断:“这里面还有孔子的事呢?”
    少羽也幽幽的道:“关键是孔子居然被赶走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也有不擅长的,不能一概而论。”
    高景叹了口气,道:“鲁定公之后,又经历了鲁哀公,鲁悼公,鲁元公,直到鲁穆公时期,公室这才击败三桓,使国家大权重新归于公室。
    而公输班就出生于于鲁昭公时期,亲身经历国内公室与三桓长达一百年的斗争的前半段。
    大约在公输班五十多岁时,其家族实在无法忍受公室与三桓的斗争,便带着家人离开了鲁国,投奔楚国……当时楚王叫做熊章,也就是后来的“楚惠王”。”
    少羽神色一动。
    天明“咦”了一声,对少羽道:“原来公输家族还投靠过你们楚国?”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