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节  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同样很杂,属于什么有用学什么。
    观高景的施政,都有百家的影子,这方面又跟“子夏之儒”一样,经世济用。
    也就是荀子的“学以致用”。
    只不过高景跟“子夏之儒”的不同在于,高景将所学全部融入了自身,独成一个体系,但其核心却又是儒家的“仁义”!
    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荀子的学以致用!
    如果没有核心思想,学的杂多也只是“杂家”!
    但高景有核心思想,哪怕学贯百家,也只能是“儒家”!
    难怪儒家内部有传言,高景另开儒家一系!
    而这,正是“子夏之儒”所追求的。
    从一开始是双方交流,渐渐变成了高景说,段干谷听的状况。
    高景绝口不提“邀请”一事,只当是来交流学问的,毫不遮掩的将自己的所学心得一一说来。
    一直到天色将暗,才暂停了交流。
    段干谷意犹未尽的邀请高景住下。
    高景直接答应下来。
    等段干英带着高景去安置房间时,段干谷沉思许久,苦笑着来到里间。
    里间同样有一个老者跪坐着587,正奋笔疾书的记录着高景刚才的学说心得。
    见段干谷进来,老者忍不住赞道:“儒家高景,名不虚传!儒家至此又开一系了!”
    段干谷苦笑着道:“老公羊,还记得我们猜测高景的来意么?”
    老者一愣,道:“不就是来邀请段干氏入颍川的么?”
    “那他为何绝口不提?”
    老公羊也回过神来,傻眼了:“……”
    段干谷叹了口气,道:“怕是这位已经猜透我的心思了……只是我实在不知,是哪里露了破绽?”
    ……
    段干氏安排的客房内。
    典庆接过段干英送来的晚餐,端到案上,问道:“段干氏答应入颍川了吗?”
    高景看着无字书,随口道:“我没提。”
    典庆一愣。
    高景笑道:“其实就算我们不来,段干氏原本也打算迁族,只是在考虑迁往何处罢了,而颍川,正是他们梦寐以求之地!”
    典庆茫然道:“如此不是正好吗?双方一拍即合。”
    “话可不能这么说……大兄坐下一起吃吧。”
    高景笑着摇头,道:“接下来就是占据主动的问题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归来 
    接下来的两天,高景依然没有提及邀请的事,只是每天跟段干谷交流学问。
    这下让段干一家急了,几次交流,高景都能感觉到段干谷的心不在焉。
    于是在第三天,段干谷再次邀请高景时,席间出现了另一个老者。
    “这位是公羊寅,乃是公羊高之后。”段干谷介绍道。
    高景一惊,脱口道:“当年孔子著《春秋》,将《春秋》一书传给弟子子夏,子夏因受其他儒系排挤,出仕魏国,传下“子夏之儒”,据说《春秋》一书便传给了一个叫公羊高的弟子。
    莫非……”
    公羊寅敬佩道:“正是祖上!大良造博学,没想到连这个都知道。”
    废话!
    这个时代的《春秋》,简直就是当世孤本,除了魏国的王室有一部,用于教导君王以及太子储君以外,绝不外传。
    就连小圣贤庄都没有收藏《春秋》!
    要不是高景无字书里就有《春秋》一书,怕是要当场失态。
    不过高景的无字书中的《春秋》来自后世,只有一万六千多字,全篇的《春秋》据传有一万八千多字。600
    如果能一览《春秋》全篇……
    似乎是看透了高景的想法,公羊寅笑着一指屋内,道:“全篇《春秋》我已经默下,起名《春秋公羊传》,赠与郡守,如何?”
    高景忍不住眉头一挑,称呼变了,还送上了不外传的《春秋》……
    看来段干氏真的急了!
    迁族的事拖得越久越危险,一旦让魏王察觉到段干氏有迁族的意向,怕是全族人的性命都危险了。
    所以这才第三天,就委婉的讨饶了。
    高景笑了,一甩袖子,整理衣襟后,正式行礼,道:“颍川郡守高景,邀段干氏,入颍川!”
    段干谷满足了,也回礼,正色道:“段干氏多谢郡守所邀,三月内,必至!”
    高景有对公羊寅行礼道:“若公羊氏不弃,还请同往!”
    公羊寅回礼:“多谢,三月内,必至!”
    高景点(bhdj)头,道:“那高某此行便圆满了,这几天多有打搅,颍川郡还有诸多要务,高某今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