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此事高景正在给典庆讲述此行的目的:“魏文侯时期,段干木就负责教导魏国的公室贵族,这一儒系也为当时的魏国培养了许多的人才,魏国之所以能霸业百年,也正因此!
当然,后来魏国成为秦国的人才输出基地,也是因为此。”
典庆闷声道:“可就算如此,也不值得你丢下颍川一堆事务,冒险来到魏国吧?”
高景态度随意,道:“魏国紧邻秦国,如今又有颍川郡,魏国不敢对我动手,一般的宵小也不是大兄的对手,所以此行并没有那么危险。”
典庆道:“还是太冒险了。”
高景挠挠头,道:“我需要亲自去的原因挺多的,子夏之儒有一套“君王用权之术”,主张作为君王要懂得权术,懂得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与法家的“察势”与“用权”颇为接近……
当年魏文侯担心这一系儒家培养的人才最终不为魏国所用,所以限制这一系儒系招收平民弟子。
如今魏国日薄西山,随时都有倾覆之危,锦上添花永远比不上雪中送炭,在这种情况下,我亲自去请,才显诚意!”
子夏之儒立根于原魏国河西之地,所以又称河西之儒。
后来秦国收回河西之地,子夏之儒便一分为二,一部分入了秦国,一部分搬迁至魏国。
秦国以法治国,再加上子夏之儒本就接近法家,这么多年来,融入秦国的子夏之儒,为秦国培养了无数法家之吏,早已失了儒家本意,归于法家了。
这一系的真正传承,还是在魏国!
……
二人从颍川出发,直达“睢河”,然后沿着这条河逆流而上,便可直达魏国的王都“大梁”。
说来可笑,当年魏国迁都大梁,便是为了“霸”天下。
可惜迁都之后,魏国便失去了霸主地位,又无力再次迁都,只能一代代的不断加固大梁。
导致如今大梁城固,堪称列国第一!
高景看着面前的“睢河”,在看看不远处的大梁,叹了口气,道:“大兄,大梁的城池坚固吗?”
典庆毫不迟疑的道:“那是自然,历代魏王都在不断加固城墙,自然坚固。”
· ·······求鲜花··· ·········
高景指了指面前的睢河,道:“若是水淹,再坚固的城墙又能如何?”
典庆沉默了。
高景叹了口气,道:“当年智伯带领韩康子、魏桓子两家组成联军一起攻打退守晋阳的赵襄子,智伯便打算用晋水来淹没晋阳。
然而他却忘了,魏家的封邑安邑,韩家的封邑平阳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既然能用晋水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
这便导致了韩魏两家“临阵反水”,与赵襄子联合,一起灭了智伯,完成了三家分晋。
谁能想到多年后的魏国,居然忘记了这段历史,还将都城建立在睢河边上……”
..... ........ .......
未来大梁正是被水淹了三个多月,成了一片废墟。
这其中的天道轮回,高景都不想说什么了!
就连典庆也忍不住道:“这些君王,怎么都不长教训?赵武灵王宠爱吴娃,导致赵国内战,自己饿死沙丘,结果现在的赵王偃还是会因为宠爱一个娼妓,改更太子之位……
赵国如此,魏国也如此!”
高景无语,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典庆想了想,道:“这话说得好。”
高景一抖缰绳,道:“大兄,我们进大梁!”
……
自周国衰弱、诸侯并起至今,真正实现过称霸中原,且称霸期限长达百年之久的国家只有两个。
一个是晋国,另一个便是魏国。
如今的秦国虽然强大,但并没有行“霸道”,而是意在灭亡六国。
魏国,生于晋国,魏赵韩联手瓜分了旧日霸主晋国的疆土,在三家分晋的最初,魏赵韩三国的实力与国土基本上是相差无几的。
但之后魏国却能甩开赵韩,称霸中原,不得不说是时运使然口.
第一百六十二章 段干儒系
“三家分晋”是一段长达近五十年的晋国内乱。
起因是晋国当时最强大的家族“智氏”,其家主“智伯瑶”仗着自己家族的强大,要求其余晋国士卿家族割让土地给他智氏。
对于这种勒索敲诈行为,魏韩两家都选择的屈服。
唯独赵氏家主“赵襄子赵毋恤”头铁,认为那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业,岂可交给智氏?因此死活不肯割让土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