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6章 工商皆本,万事俱备欠东风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皇帝是能听的进去劝谏的,这些事情,内阁都不知晓吗?



    既然他们都没有反对,那就说明是经过权衡的,这种简单的问题竟然还在这里质问,简直是脑子有病。



    在这种场合耍机灵,这下好了,将自己给耍进去了。



    今日过后,王中昆不说被立刻撤职,但边缘化,甚至外调是肯定的了。



    崇祯也懒得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深究,而是淡淡道:“说这么多,就是要告诉诸位,商事的全力推动,绝对是利国利民的。



    农业是根本,工商也是根本。



    商事虽好,但却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需要走很长的路,朕希望待扶桑覆灭之后,朕推动商事发展时,诸位爱卿当全力以赴。



    咱们君臣齐心,为大明谋一个百年、千年的安稳!打造一个自古以来的最强、最长、最安稳、最富有的盛世!



    若干年后的史书将给我们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陛下圣明,臣等必将竭尽全力,为这个盛世而努力!”



    袁可立见群臣震撼,直接跪了下去,口中高呼着。



    被声音惊醒的群臣也都齐刷刷的跪了下去,口中高呼,眼中满是狂热之色。



    青史留名谁不想?而且还是大明盛世缔造者……的辅助之臣。



    “众爱卿免礼!”



    待群臣起身后,崇祯盯着群臣:“商事之事就暂时这么定了,在朝廷未下发明诏之前,朕不希望从诸位爱卿口中透露出任何关于朝廷全力推动商事的事情。”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商事之事定下来之后,就是大明皇家商业银行和汇票的事情,毕爱卿昨天已经说过了,朕再强调几点,



    其一,汇票暂时不会在民间以法定货币的形式流通,但商人之间相互拆兑、交纳赋税等,这些不在范围内,但要自己承担假汇票的后果。



    待运行一段时间之间,观察效果后,再行决定是否开放小额汇票用以流通。



    其二,朝廷不得私自印刷汇票,想要用汇票,必须得从太仓库等各国库中提现银去大明皇家银行兑换汇票,严格遵守汇票的发售、回收、兑换等各项规则。



    其三,除非是特殊情况,诸如地震、火灾等情况外,所有大明皇家银行必须做到见票即兑,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



    如果拿不准,那就留下兑换之人的所有信息以及保人,先兑换给客人再说。”



    说到这里后,崇祯停顿了片刻



    “以上三点,乃是关系到大明皇家银行稳定运行,以及汇票不会贬值的根本所在,更是关系到商事是否能繁荣发展的因素之一,



    户部、刑部要谨记,凡是出现和大明皇家银行、汇票相关的案件,必须以特大案件的形式高度重视,



    事后户部编写一本大明皇家银行和汇票的规则,包括使用的场合、破损兑换流程等等;刑部编写一本关于汇票的刑律,要想尽!”



    “臣等遵旨!”



    “好了,今天的朝会就到这里了,有什么问题先去内阁和通政司,然后再上呈。



    明日大明皇家银行总行开业,诸位可以去捧个场,增加一下百姓的信心!退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



    看着皇帝起身朝着平台下走去,群臣齐声恭送。



    待皇帝的身影彻底消失之后,群臣才站直了身体,脸上挂满了笑意。



    “真是没有想到呀,陛下竟然早就在登基之时就布局开海禁了!”



    “是呀,若不是陛下今日公开所做的,我们都蒙在鼓里!”



    “什么叫蒙在鼓里?这事适合公开吗?如果当时问我们,我们九成九的会阻止……劝谏陛下。”



    “对,如果拿到朝堂之上来讨论,我们这里九成的人都会反对,到时候陛下权衡之下动摇了,或者现在才开始准备,那就要晚上两三年了。”



    “可以预料,用不了几年,大明一定会成为比北宋还要富有的朝代,百姓安居乐再也不是一句空话了!”



    “身在当朝,辅佐陛下,是我等的荣幸,见证了建奴覆灭、蒙古归顺、开疆拓土和接下来的大明盛世,此生无憾了!”



    “每年上亿的赋税,朝廷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敢保证若干年后大明百姓一定是历朝最幸福的!”



    “毕尚书,您说的那种运输工具到底是什么?”



    “对呀,给我们透露一下,实在是太好奇了,带着几千斤的重量还能跑那么快,称之为仙器也不为过了。”



    “几位阁老,陛下做了这么多,您几位也真能忍的住,一点风声都没有!”



    见群臣看向自己,袁可立和孙承宗两人也都是轻微的摇头,心中有些无奈。



    这些事情他们知道一些,皇帝没有明说,他们猜到了推动商事和开海贸是为了商税。



    但并未猜到开海贸的本质是寻找各种高产、抗旱抗涝抗寒的农作物,以及学习海外诸国。



    “诸位,此事……”



    孙承宗话还未说完,就见群臣安静了,还未转身,就听见了王承恩的声音:“陛下口谕,传袁可立、孙承宗、毕自严、席端樊到东暖阁议事!”



    “臣等遵旨!”



    四人立刻行礼,跟在王承恩身后朝着冬暖阁而去。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