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六章 走一路吃一路!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46章 走一路吃一路!
    崇祯皇帝的心里还是不太踏实,在六月中旬的时候,又传下旨意:如果城池被鞑子攻破,守官就要立即重典处死。
    可是旨意再严厉,地方守官依旧当成耳旁风,直到兵临城下时,才察觉!
    当然,也或许黄太吉能顺利入关并非完全是因为边防不牢固。
    …………
    然而得到旨意的可不止是宣大的守官,连山东这边也有。
    自从大明朝廷得知鞑子入关,就对这边也下了一样的死命令:“若被叛军攻破,守官立即重典处死!”
    不过相比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边防,朱大典这两年过得不好不坏。
    说不坏,是因为随着莱州城陷落的消息传了出来,朱大典被正式任命为山东巡抚。
    而不太好的原因是,作为直面登州兵峰的巡抚,并不是一个太好的体验。
    自从来到山东之后,他就不知道济南府巡抚衙门的大门朝到底朝哪开。
    现在也是天天窝在昌邑县城修城防。
    本以为登州就算有反应也得一段时间,然而旨意刚到没过几天。
    昌邑县的城外就有快马飞驰而来,然后迅速入城,直奔县衙而去,一进县衙大堂就高声喊道:“巡抚大人,他们过河啦!”
    一听声音,朱大典就知道是自己的亲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必须要让自己人在前面守着才能安心。
    现在听到登州那边,果真出兵了,朱大典也不再犹豫,当即吩咐道:“来人呐,整军备战。”
    说完,刷刷几笔写完一封信,再次喊道:“来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前几年虽然崇祯皇帝下旨裁撤驿站,但终归不是全部都拆了。
    尽管混乱了点,但对于军情的传递是谁都不敢马虎的,因为这是大罪,所以传递速度并不慢。
    做好安排之后,朱大典就立即带人上了城墙,一脸肃然的盯着东方。
    然而一直等了一个半时辰之后,才看到一群骑兵从东面袭来。
    气势如虹!震撼无比!
    “传令!火炮准备!”此时朱大典的手心里已经出汗了。
    也不知道,此时正站在城墙上的他为何会害怕骑兵。
    然而让众人松了一口气的是,近四千匹战马根本没有靠近昌邑,而是直接绕着县城而过。
    朱大典在短暂的失神之后,立即反应过来:“不好,即刻传讯各州县严加防范!”
    然而这时,其身旁的一个下人,小声的说道:“老爷您忘了,刚才都是和八百里加急一起出的城!”
    “哦哦!”朱大典擦擦冷汗,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接着,他又吩咐道:“吴三桂!祖宽!即刻带兵出城!衔尾追击。”
    吴三桂和祖宽对视一眼,暗自叫苦。
    这倒霉差事,让自己给撞上了。
    不过,在这里能派的上用场的也就是他们这些边军将领了。
    吴三桂其实也挺倒霉的。
    其父亲吴襄当初崇祯四年的时候,在大凌河之役中,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下狱。而后因登州之乱,随军押运粮草,准备戴罪立功。
    虽说因此躲过直面太平军骑兵的厄运,但也没立什么功。
    吴三桂虽然没有犯事,但身为武将,功劳才是根本,本以为是一次手到擒来的平叛之功,没想到连自己的舅舅祖大弼都搭进去了。
    现在登州之乱未平,自己这些兵将,就得在这守着。
    只不过这里可不是山海关,没有坚城要塞。
    况且还听祖宽说过,这个太平军是何等的可怕。
    而在吴三桂看来岂止是可怕,简直就是魔鬼!
    然而事已至此,他俩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一刻钟之后,朱大典看着骑兵出城,心下稍安。
    毕竟陛下的旨意只是,城破人亡,现在城还好好的,应该不会出事。千万别再出大事了!
    可天不遂人愿,朱大典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派出去的信使并没有走很远,在昌乐县境内就被太平军全部拦了下来。
    萧云当初为了避免孔有德叛乱乱杀无辜,在其行军线上都设有驻防点,而现在则作为拦截部队,将所有的信使都拦了下来。
    接着萧云的特种部队就开始了自己的节奏,“攻城拔寨”。
    所谓的攻城拔寨就和之前孔有德的骑兵一样,若是城门开着就直接进去,关了就绕道。
    第一个被萧云“攻陷”的城池就是寿光县。
    寿光县县令茫然的看着突然出现在衙门口的骑兵。
    脑子里还在想,这是咋回事的时候。
    只听萧云高声喝道:“今日留宿贵县,备些吃食、马料,其余秋毫无犯。”
    嘴上说的客气,但特种兵们早就将人绑了起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