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兴河西文脉,拆分孔氏!两军并出,逼天下藩王入京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快速用佛道儒整合思想,切勿被某种不良思想侵袭。

    朝堂上下全都点头。

    “陛下,微臣就是北人。”

    “微臣认为,北人不是脑子不行,而是缺少更好的老师。”

    白圭坦然道:“微臣幼时求学时,家父走访千里,尚且寻不到一位名师!”

    “北人文脉不通,盖因名师稀缺。”

    “如今陛下,拆分孔氏,另立西孔,乃是千古圣明之举,河西文昌不盛,盖因离中枢甚远,莫说名师,连说汉话的汉人,都越来越稀少了!”

    “那些考上河西举人、进士的读书人,也都早早离开了西北,迁居内地,导致文风愈加衰微。”

    “所以,微臣以为,陛下想兴河西文脉,当请南方大儒去河西,在河西开学宫,给河西学子讲解经义。”

    白圭这话说到了很多北人的心坎儿里。

    能站在这里的,祖上皆是名门,就像是白圭,祖父尚且做过元朝的兵部尚书。

    他求学尚且困难,何况小门小户了。

    “白爱卿说的有道理啊。”

    “若非太宗皇帝迁都北京,莫说河西,整个北方的文脉更加衰微。”

    “不得不管啊。”

    “但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怎么可能愿意去河西那不毛之地呢?他们都喜欢歌舞升平的江南。”

    朱祁钰冷笑道:“朕一个人,说建学宫,有什么用?”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朱祁钰冷笑道:“朕一个人,说建学宫,有什么用?”

    “陛下,老臣愿意带头,请好友去河西学宫出一份力。”胡濙率先支持。

    百官都跟着支持。

    “去河西传儒家教统,并不容易啊。”

    “朕能理解,万事开头难,朕会让人在银川、兰州、西安,设下学宫,请大儒去给秀才们上课。”

    “也准许游学的饱学之士,入学宫讲课、争辩,内容言之有物、颇有创新的,选上邸报,发往全国。”

    “但是,光给秀才上课,只让秀才们懂礼,不是朕的初衷。”

    “朕希望河西多出进士,最好能出个状元!”

    “就需要孔家,去河西为河西百姓,再立文脉!”

    朱祁钰认真道。

    反正,孔家必须出一支,去河西立文脉。

    至于拆分出来多少人,那就是朱祁钰说了算的了。

    “陛下想增加河西的进士,便请陛下,改革注音之法,让小门小户的百姓,通过注音之法,能自己诵读圣贤之书方可。”

    在朝堂上沉默寡言的王越,忽然站出来,说道。

    所有人瞳孔一缩!

    王越这是要干什么?

    圣贤之书,岂能人人可读?

    读书人向来敝扫自珍,自己把书读明白了,轻易不外传,教的都是亲徒弟、亲儿子。

    现如今书籍随处可见,草民百姓都能买到。

    但是,买到又如何,给你看,也看不懂。

    一个普通百姓,拿了本论语,你都不会断句,如何读得懂?

    四书五经,之所以成为万金油的课本,就是因为可以随便注释,不同的断句,分析出不同的意思来。而注释权掌握在大儒手中,再往上掌握在中枢手中。

    只背会上面的文字,根本没用。

    考的是注释,是理解。

    而用汉字注音,很早就有了。

    甚至,罗马字母注音也有了,宫中藏书阁的典藏本里,就有罗马字母注音。

    注音简化,让百姓看得懂文字。

    那岂不是挡了读书人的道?

    朝臣当然不高兴了。

    “好办法!”

    朱祁钰看向王越:“王越,你这个想法非常好,只要让百姓懂了注音,就能读懂书籍了。”

    “就算读不懂圣贤书,那民间的话本、戏曲,总能读懂几本。”

    “读了书,便懂了礼仪,才知道天地君亲师,这个主意出的好!”

    “微臣不敢担陛下称赞。”王越不悲不喜,经历了山东事之后,断了条腿,人变得非常沉默。

    至于天下读书人怎么想?

    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反正本官就想往上爬。

    “说到话本,朕觉得三国演义、水浒传,也算不得什么禁书,由翰林删减一番,便直接解封了吧。”

    皇帝太跳脱,群臣有点跟不上皇帝思路。

    “陛下,这两本书,有劝人造反情节,不利于维护统治啊。”马瑾直言不讳道。

    “马瑾,你看过没?”朱祁钰问。

    马瑾讪笑着点头,他这么大岁数了,专挑禁书看。

    “你看完,可有造反的念头?”朱祁钰问。

    本章完!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