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端木蓉怒道:“哼!我说不过你,不跟你争……你去找那些血腥残忍的刑家吧。”
话虽如此,端木蓉还是带着高景来到小院。
进屋后端茶送水。
高景随手拿起(bhdj)架上的一本书,翻开看了看,笑道:“老子的“道气”理念?”
端木蓉将茶端到桌前,道:“师傅临终时说过,“道气”之说对医家有所增益。”
“看得懂吗?”
高景放下书,走到桌前坐下。
端木蓉也在对面坐下,道:“不太懂。”
高景想了想,道:“对于“气”,古人早有涉及,但“气”是何物?世人未必答得上来。
老子将“气”定义为“生机”,即生命力,只有在拥有生机的情况下,人体不会腐朽,草木不会凋零。
“气”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转,有强有衰,这个循环往复、或增强、或衰弱的过程,便是人体的“道”。
在此基础上,人宗的鹖冠子又提出了“元气”说。”
真相是高景在小圣贤庄求学时,随口说了一句“天地元气”,然后荀子就这个话题询问了鹖冠子,之后才有鹖冠子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元气说”。
“元气说?”
端木蓉疑惑道:“为何我没有听说过?”
“因为这是鹖冠子“死”后才提出的。”
见端木蓉一脸懵的表情,高景忍不住笑道:“当初鹖冠子是诈死,将人宗掌门传给逍遥子后,诈死遁入世间。”
端木蓉抿抿嘴,道:“还真是道家作风,不是钻进山里,就是跑进人间。”
““元”即开始、初始的意思,即表示元气是万事万物的根源。”
高景一边思索,一边道:“如果说老子的“道气”,指的是万物内部都存在气,那么鹖冠子所提出的“元气”说,便是继承并拓展了老子的“道气说”,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诠释万事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
这与庄子的“精气说”十分相似,但比起老子的“道气”,庄子的“精气”都更近了一步。”
端木蓉呢喃道:“道气说,精气说,元气说?”
“其实中间还有个“心气说”。”
高景笑道:“是宋銒跟尹文两位先贤所著,“心气说”认为人的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它当中肯定有一种特殊的气,让人能够行走、思考。
对于这种特殊的气,“心气说”称之为“炁”,取自《老子》中所载的那句“五藏生五炁”,即表示五脏中有五种不同的特殊的气。
而“心气”,便是心脏内的那种特殊的气,使人活命、使人思考。”
端木蓉眼前一亮,道:“这到与医家的理念有些相似。”
“气说”跟“阴阳说”可以说是未来中医的根基。
高景想了想,还是决定多说一些,道:““气”的概念,最早始于关尹子的“一炁化万物”理念,此后管仲管子,列寇列子,宋銒宋荣子,尹文尹子等道家先贤一步步的完善这种假说。
直到庄子,鹖冠子,才终于形成了“气衍万物”且“于天地间循环往复”的思想。
简单来说,就是“有一而有气,有气而有意,有意而有图,有图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约,约决时生,时立物生”的“环流”!
“一”是“道生一”的“一”。
有“一”,然后便有阴阳二气,有了二气,便有了意念,有了意念便有了图像,有图像则有名称,有名称则有形体,有形体就有所为,有了行为就有了共同约定。
有了公约,就相当于有了时限,时限确立,则万物以生……”
端木蓉听着高景侃侃而谈,双眸盯着高景,闪烁着莫名的光彩。
嘴角不自禁的勾勒出一缕微笑.
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见
就在高景给端木蓉讲解“气说”时,镜湖医庄外面又来人了。
端木蓉遗憾的起身,道:“这里是医庄,经常会有人过来求医……你稍等一下,我出去看看。”
高景笑了笑,道:“是我打扰到你了,你去忙吧,不用管我,我正好看看这里的医家典籍。”
“恩,那你随便看。”
端木蓉说着,推门而出。
高景则走到书架前,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不是竹简,而是线装书……纸都是高景遣人送过来的。
这个时代的医家理论还没有发展完善,创始人为长桑君,推黄帝为先祖,典籍并不多,主要的是《易经》跟《黄帝内经》。
后来长桑君的弟子扁鹊在此基础上,收“黄老”思想影响,又著写了《难经》,《脉书》等著作,算是让医家彻底形~成单独的学说。
扁鹊么,现代人都知道,姬姓,秦氏,名越人,因为医术高超,治好了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被封食邑蓬鹊-山田四万亩。
蓬鹊山首之上,有两块天然奇石,一块是翩翩欲飞的石鹊,一块是静观天下的石人,所以赵人以此尊称“扁鹊”。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