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3节  想娶女帝不正常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正经的挣钱方式也有很多种,只是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暂时不能适用。
    就目前这个国库的情况,晋王感觉想带着父皇走上圣明天子之路,还是有很多麻烦的地方。
    而晋王问话之际,绯袍的官员垂头半天,过了良久才回答道:“这...受灾的地方太多了,很难统计的过来,但臣等已经在竭尽全力,彻查旱情了。”
    “不过,最先报灾的,臣听说是杭州的一位守备将军,名字叫陆成安。”
    这个消息,让晋王稍稍有些意外,她不禁反问道:“杭州如此富庶,居然也会有旱情?”
    “也不是杭州有旱情。”绯袍官员讪讪一笑道:“是此人恰好先察觉到了旱情的出现,提前报灾了。”
    “那本王就想不明白了,一个杭州的官员,还是一个武臣,为什么会比你们这些官员更早地发觉到旱情。”
    “你们文官又是在做什么呢?”晋王极不理解地问道。
    绯袍官员被晋王追问,一时也不知道回答些什么好,“很多地方的百姓不上报,我们其实也很难知道发生了什么。”
    无论出于何种情况,在事情发生了以后,责任的归属就已经分配完成,哪里出旱情,就让哪里的官员承接责任。
    各地爆发旱情的官员都已经从自身的下属那里找到了替罪羊,因此,很多官员是想平息此事也罢,或是甩锅也成,都不太想掺和其中...在高涨的表演欲中被陛下打靶训练。
    这反而是让京城报消息的官员饱受折磨。
    他们当地的官府能找到替罪羊,可传达消息的工具人却也很难找替罪羊,陛下的愤怒,大多数也会落在他们这些上报的官员头上。
    “别的不说,你们推卸责任倒是一把好手。”晋王向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
    绯袍官员苦笑道:“作为京官,我们的消息也极为有限,何况各地有各地的情况,京官是不便参与地方上的执政,殿下再怎么生气,再怎么拿我们出气,我们还是无计可施的。”
    “说到底,还是用一句没办法来搪塞父皇。”晋王嗤笑道。
    “确实没办法。”绯袍官员硬着头皮说道。
    正英帝却懒得听这些底下人互相推搡责任的破事,当时南方就一支百人不到的倭寇就在东南肆虐横行,出现了很多令人不禁啼笑的荒诞之事。
    而在责任上,当地的官员也是这样互相的推来推去。
    “你说是陆成安上报的灾情,那你可知道陆成安是怎么发现情况的?”正英帝切中正题,不想再听手下官员盘算糊涂账。
    绯袍官员旋即就把陆成安当时在应天府说出来的一套理论再讲一遍。
    重点围绕着的,还是黄河水清影响出来的一系列变动与后果。
    听到这里,正英帝再次忍不住发起了脾气,“那你们这些成天什么事情都不干,什么事情都干不好的大清官们,怎么在黄河水清的问题上,一直来给朕报喜呢?”
    这件事情,还是太抽象了。
    但凡报喜的官员没那么多,但凡表露出对黄河水清喜庆的官员没那么多,正英帝都不想说什么。
    可问题是,明明是一桩坏到不能再坏的事情,一群不会办事,只会拍马屁的犊子们却一直在报喜不报忧。
    说句难听的,这些人就是在屏蔽上听,只把好的挑出来说,坏的就全部瞒下来,给正英帝制造了一个太平盛世的假象。
    这转眼看下来,反而是被外放出去的陆成安更靠谱,至少他一发现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会立刻着手问题,而不是在那里装死。
    自从听了【四世三贤】的事儿,正英帝对陆成安是有一种羞愧和怜爱之情的。
    之前的正英帝对陆成安拐走女儿的事情,非常气愤,他觉得自己的女儿们是天底下最善良,最完美的,这陆成安不光要娶走一个,还想娶走许多个。
    但现在正英帝看到晋王,再想到陆成安,立刻是满头大汗,陆成安对得起老苏家,老苏家却未必对得住人家。
    而正英帝的一番话,顿时也问住了绯袍报忧的官员。
    进皇城报忧本身就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差事,他也是被众人推举出来,光荣背锅的倒霉蛋。
    一个回答不好,那就是当场革职,踢出京圈。
    正英帝追问,他也不敢细细回答这个问题。
    说他们这些报喜的官员没文化吧,那确实,但那么直白地说出来也实在是太打脸了。
    看着已经陷入沉默,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回答的臣下。
    正英帝摇了摇头感叹道:“京城的庸碌之辈实在是太多了,朕过去果真是太仁善了。”
    “晋王,赈灾的事情,我觉得需要一个可靠的人选,你认为谁最合适?”正英帝将话题问到了点子上。
    “儿臣以为,晋王性情温和,知人善用,从善如流,能说会道,体恤百姓,又有爱民怜民的心胸,由她来兼任赈灾钦差是再好不过的。”晋王张口就来,顺势跪拜在地上请命道:“若是再赐一把尚方宝剑,上斩庸碌之王,下斩贪官污吏,那就更好了。”
    正英帝点了点头,“朕以为汉王确实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
    晋王一愣道:“父皇,您听错了,儿臣说的是我啊。”
    “这件事情不派本王出马,还有谁能顶得住如此压力?”晋王继续举例让自己出马的好处,“而且儿臣一向是不怕事的性子,将这件事情交给儿臣。”
    “儿臣斗胆,可让当地的官员献上钱财主动赈灾,此番旱情,国库支出非但分文不取,儿臣还能充盈国库。”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