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袁绍军大量的兵马聚拢宛城,为的就是防住陆成安这一条阵线的攻势,兖州固然有所防守,但相较于陆成安这一条路线的防守人数,兖州的防守部队仅仅只有五万余众。】
【“布阵合围以乱敌军将士之心,尔可识得此计!”】
【贾诩邀请你猜测这次计谋为何而来!】
【1:围魏救赵。】
【2:声东击西。】
【3:围点打援。】
【4:分兵施压。】
画面上出现了四个答案,宁王顿时身上起来一种压迫感。
而围魏救赵这个答案是不可能的,陆成安那边的正面战场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和损失,所以怎么可能会是围魏救赵!
围点打援确实是陆成安最爱使用的一种策略战法。
汉王的举动,也很有围点打援的味道,但她的目的性更像是想直取兖州。
有围点打援的意思,但获得兖州对汉王而言,也在可接受的范畴之内。
第一个和第三个,宁王全都排除。
只剩下第二个和第四个。
而这两个的情况,让宁王有些分不清陆成安的真正意图。
因为无论是声东击西,还是分兵施压,都很像。
这两者都是有可能的,汉王这个时候突然打兖州,很明显是想要拉扯回来自己支援宛城的部队。
如果说陆成安是有分兵施压的意思,这点宁王是不能排除的。
但是宁王太了解陆成安了。
这人奇谋诡道同样是一把好手,只是在优势的局面下,陆成安不喜欢另辟蹊径,喜欢稳扎稳打。
但不喜欢不代表可以排除陆成安不会用奇谋,这是两码事。
【2:声东击西。】
没错,宁王认为陆成安这一路的正面战场极有可能是佯攻,给奇袭的汉王打掩护,从而形成夺取兖州的思路,否则汉王的军队凭什么吃到神话词条的保护,直到陆成安这边开打的时候,宁王移动兵力的时机现身。
像是分兵施压,但也只是像,有这个形,真实意图是声东击西,用汉王的奇军打出另一道阵线的突破口。
【你识破了陆成安的声东击西计谋。】
【在陆成安浩浩荡荡攻打豫州之前,他暗中命令赵云(汉王)和贾诩奇袭兖州,由他吸引主要的火力以后,赵云(汉王)可借着兵力空虚,袁绍(宁王)难以应援的时候,拿下兖州。】
【“你看穿了心策,却解不掉奇计,因为这是一道阳谋。”】
【“死局。”】
【贾诩转化了这次声东击西的计谋。】
【如果你想要调转兵力,回防兖州,那么就会受到《分兵施压》这项计策的牵制。】
【“识破计策,有时候并非好事。”】
【天明三年八月,袁绍(宁王)决意壮士断腕,割舍兖州,此地原先就不是她的主要阵地,与其拿来耗费自身的实力,不如用其反噬对手。】
【在兖州地区,士族豪强的影响力强大,陈宫等人都曾经受制于当地的士族。】
【即便是赵云(汉王)吞下了,陆成安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经营兖州,获取这些人的支持,如果无法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当地人就会一次又一次的叛乱,动摇赵云(汉王)的统治。】
【所以打下兖州的赵云(汉王)不具备再次起兵的能力,无力响应陆成安来围攻豫州。】
【最起码三年的时间,她都要在兖州的士族泥潭中,与这些士人干耗着。】
【同时,宁王命令兖州的部队撤退,要求她们裹挟部分兖州的老百姓撤退到冀州等后方。】
【袁绍(宁王)壮士断腕的计策生效,陆成安的声东击西计策生效,赵云(汉王)取得了一个残破不堪的兖州,但她被限制在此地,无法再次发起进攻。】
【另外一边的袁绍(宁王)也迁移了不少兖州的人口到她的地盘之中,其综合实力没有因为损失兖州这一块地方而形成太大的影响。】
冷静。
果决。
宁王是完美地守住了陆成安的这一波推进,兖州这一块地是半瘫痪的状态,很难变成即时战力投入战斗。
想要从兖州这边发起进攻,汉王的粮道要从徐州这边开始运,再运到兖州。
而且残破的兖州更需要治理和调养,汉王这一路的部队算是被拖住了。
最重要的是宁王的军队和部将在这次兖州之战里,没有太大的损失。
这是一次完美撤离。
诚然陆成安和贾诩联手的计策让宁王中招了,但这一手以退为进,着实是教科书式的反打。
事实上,陆成安和宁王都没有失误的决策,都是在己方视角中,把自己能打出来的最好一张牌,最好一次路线,最好一次策略给打出来了。
【天明三年九月,刘备(晋王)在诸葛亮的劝说下,利用蜀百直,凝聚了一笔军费作为支撑,命令关羽、刘琦、黄忠、法正等人夺取荆州。】
明眼人都知道,一旦宁王倒下了,晋王也就是一个等死的状态。
与其等待陆成安击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