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3节  想娶女帝不正常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除却那些年纪大的,能使用以工代赈的手段。
    其余的青壮都是有着聚众造反的可能性,若是单纯朝廷出银子赈灾,收益是比较低的。
    晋王的想法就是给那些老妪、孩子能生活的粮食,其余的青壮呢,朝廷是可以选择原地大规模招募灾民成为朝廷的预备士兵。
    她还是有慈悲心怀的,在选人上,晋王不要独苗,每家每户都留个男丁,其余的人就都可以拿来补充大晟的军事力量。
    其次,就是充分消化掉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比如说将地方上自认为‘除暴安良’的游侠收入正规军的麾下。
    把这些能闹事的人,大多都转化到了维护王朝统治的军队之中,那么试问又怎么可能出现大型的、乃至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呢?
    这是除开抚恤民情,提高民心以外,晋王另一项防守农民起义的小小概念思维。
    第三,晋王册封陆成安为——神威上将。
    位在她一人之下,并且掌有京师禁卫的调度权,同时还可以操练大晟王朝十几万的新军。
    晋王无疑是想要让陆成安替大晟王朝练出一支强军镇国的。
    这三板斧下来,只要是不傻的人,都知道晋王正在‘爆兵’状态,试图大幅度地提高大晟王朝的军事力量。
    当然,晋王也带来了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
    而这份前所未有的巨额经济压力很快就全都压在了苏为英的头上。
    他妈的,国库就按照这样的趋势给用下去,马上就空给你看。
    皇爷爷即便是留下来六千万两白银,又能顶啥用啊!
    这败家亲娘,分分钟就给他用的一干二净了。
    老爹让他搞什么内政。
    给老百姓提高社会福利的问题,咱们先暂且不谈,此时此刻,最首要任务居然是他一个当皇帝的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挣钱,而且是在拥有六千万两白银的基础下再去挣钱。
    就我娘那个用银子的速度,我就是当场给她铸钱,都不一定能赶得上花钱的速度。
    一口气就弄了二十万的新军,等于整个朝廷多了二十万个人的薪资供养。
    多出二十万张嘴的吃喝住行。
    再加上他娘的各种奖励政策,鼓励这些士兵努力训练,还能提供更高的薪水,甚至还想顿顿都给这些士兵们吃肉。
    苏为英笑了。
    他恨不得在皇宫门口随便找棵树,当场上吊死了得了。
    抗压也不能让他这样去抗压啊。
    如果不是因为不能换个娘亲,苏为英真的想让他爹换个婆娘。
    就连陆成安都不得不承认晋王这个练兵的标准过分了。
    现在这个情况,纯粹就是手上银子比以前要多出许多,开始想办法糟蹋了属于。
    不到用光的那一刻,晋王是根本就不知道省钱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
    甚至陆成安怀疑晋王并不认为这样子去花钱有什么问题。
    因为晋王这次花钱是没有用在她自己的身上,而是用在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上,整体上而言,每分钱都是花在了群体上,而非个体。
    这么一想,陆成安估计晋王的心里还充满了正义感。
    二话不说,陆成安立刻是一个健步如飞的直言劝谏。
    【晋王听从了你的劝诫,从原本计划的三日给士卒们吃一顿肉,改为七天给士卒们吃一顿肉。】
    你就是每七天给士卒们吃一顿肉,那也是给精兵的标准了。
    以明代为例,平时的时候军队就以十日一犒师,理论上都是有酒喝有肉吃的,但后来为省去那么多的麻烦,朝廷就直接给银子了。
    而明代的时候,生产力已经提高了很多,肉产品那可比其他朝代有富裕的多。
    换到更早一会儿的时代。
    士兵的待遇只能用‘差不多得了’来锐评。
    尤其是一旦到了战乱时期,行军做饭存在许多实际困难,想吃肉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一般没节操的将领,就会选择走到哪里抢到哪里,顺便还把人家老百姓的房子拆了当柴烧。
    已经是过分到了拿火把给人家的房子点着玩的地步。
    当时的百姓最爱说的话是——“宁遭虏,休过官军”。
    但真相是...明代说是十天吃一顿肉,喝一次酒,那也只可能存在于朱元璋时期、朱棣时期。
    再往后呢,可能是皇帝赏了,不过这个赏赐的东西,不一定能落实发到位。
    懂不懂‘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的含金量啊!
    总而言之,给士兵肉吃,那是得看条件的。
    就是条件非常好的情况下,一般十天给士兵吃一次肉,就已经是非常的阔绰了。
    三国时期的基层士兵连肉都吃不着,军队伙食是吃米能吃饱,那就是好领导的水准。
    这也不是说陆成安不想让士兵们顿顿有肉吃,而是大晟王朝目前的国家实力摆在这里。
    你硬是要给这些士兵筹集可食用的肉食,上头的指令发下去,那些办事的筹集不到肉,可不就得想办法剥削老百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