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和平年代,普通老百姓很难有什么出路,只有世道乱了,才能有一定的机遇。
而显然,魏王掀起了风波,搅乱了原本还能和平交接权力的新一代,再次将不该有的战火给点燃了。
【明德五年八月,河南、辽东、闽南、江西等地,大晟王朝暂时失去了控制权。】
大地图上,大片大片的土地黯淡了下去。
【明德五年九月,臧修武是辽东的特度使,他为了平定辽东地带反抗大晟王朝的叛乱,响应朝廷的号令,不断起兵压制当地的叛军。】
【然而,这次辽东叛变的人是臧如森的旧部卑延兴。】
【卑延兴为人锱铢必较,他认为自己立下来的功劳不少于臧如森,结果臧如森不光受到了朝廷的重要,无论是权势和名声都远胜于他。】
【而今臧如森病逝,接替辽东特度使的人,却不是他这个辽东资历颇深的老将,反而是让臧如森的长子臧修武继续继任这个位置。】
【这样的落差感,让卑延兴心里极其不平衡。】
【在天下局势动荡之际,卑延兴毫不犹豫地率部反叛,争夺辽东的土地。】
【明德五年十月,臧修武积极应对卑延兴的反叛,却没有算到休战已久的高句丽忽然发难,为了避免辽东再次落入高句丽之手,他伬被迫只能将大量兵力转移去应对高句丽的偷袭战争。】
【臧修武的部下士气低迷,面对内部叛乱,外部夹击的局势,大多数人都丧失了作战的信心,而此刻辽东糜烂的局面,更是切断了臧修武与大晟王朝的联络,致使臧修武在辽东成为一支孤军。】
【明德五年十一月,秦王单枪匹马一人来到辽东。】
【而秦王到了辽东,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臧修武,在大晟王朝的紧要关头,秦王是想要借助世家豪门的力量被推上皇位,但她并不愿意看到天下因为世家豪门的力量而动乱。】
【天下之乱,非她所愿,也非皇室所愿,更不是百姓心中所愿。】
【这样的险境下,秦王决心拼上一把,她头裹素巾,身穿白衣,披麻戴孝,以晟室宗亲的身份,一人奔赴辽东,到了地方,你请来辽东一带的豪强大族臧家和杨家的家族代表一同商议现在的时局。】
【你是孤身一个人来到辽东的,手里既没有兵也没有粮,但是你有足够硬的关系,你沉淀在大晟王朝十余年,你是京里京外人人都知道的贤德之王,你的学术造诣受世家豪门推崇,在京城多年,你善待民众,开设医官,替穷困的百姓治愈疾病。】
【这样的举动为百姓赢得了很多对大晟王朝的好感。】
【而身为晟室宗亲的你,还笼罩着名士的光环。】
【臧修武让自己的弟弟臧修文代表臧家来商议大事,至于他本人还要应对卑延兴的叛乱和高句丽的发难。】
【杨家派出了家族中的杰出士人杨冠生。】
【在一番探讨下,秦王提出来的政治主张与杨冠生相接近,很快便得到了杨家人的支持。】
【秦王又曾经帮助过臧修武取得辽东特度使的位置,有举荐之恩,有了这些纽带关系,秦王很快就和臧家、杨家达成了协议。】
【明德五年十二月,辽东一带的豪强势力们认同了秦王作为辽东的共主。】
【你定下心来,开始观察整个辽东的困局。】
【虚妄之眸的效果触发。】
【你找到了现有的情报,发觉内外的敌人,不仅有虎视眈眈的卑延兴、高句丽等大敌,辽东的中部和南部还有一些各自为政的地方小豪强和宗贼等等,这些都是不服从辽东政府统治的人。】
【可谓是外有强敌,内有祸乱。】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决意优先清除内部祸乱,以防被卑延兴所利用,秦王开始对辽东那些小型豪强、宗贼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方面她抛出利益来诱使这些人投降,再依仗辽东一流豪族出面压迫这些人早日投降。】
【如果有顽固的份子,秦王则直接诱骗一批宗贼造反者前来,大摆了一番宴席后,她当场下令臧修武把这批人全部都给杀掉。】
【在这一系列纵横捭阖的过程中,秦王充分发挥了自己昔日的帝王之术,把所有人脉关系、与豪强地主的合作等等政术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明德六年,秦王执掌辽东,大破卑延兴的叛军,取得大胜,拥甲兵三万!!!】
【旋即,秦王遣使向朝廷进贡,也向朝廷报告自己平定辽东的功绩,于是晟少帝苏为英册封秦王为镇北将军一职。】
凉州很难出差错,因为陆成安在。
晋阳这边可能会有些问题,但毕竟是晋王的大本营,外加晋阳一带的特度使是汉王的心腹陈济。
汉王也还不至于丧心病狂到拖着大家一起同归于尽的地步。
就连失控的秦王也没有一定要和作乱的世家一起搞点事情,虽然晋王觉着秦王帮她一把,存在一部分利益关系,但至少这个秦王目前还是安分守己的。
那么晋王就没必要整治对方,万一逼反一个,北方这五个辛辛苦苦才稳下来的地方,保不齐又要出乱子。
“凉州、晋、大宁府、辽东、天京府,这五个地方连成一条线,北方稳如泰山,河北一带,也是亲近我们家的,居然敢背叛大晟王朝,是本王提不动刀了吗?”
晋王可不是手软的人。
而在秦王安定辽东这边的乱局以后,秦王主动认可苏为英的皇位,并且主观上愿意接受苏为英的册封,辽东这边的地图再次被点亮。
不过,辽东这边的地图虽然被点亮,但时机控制人还是秦王,所以有时候要辽东这边出力,还得看秦王的意思。
晋王观察了北方这几块地区的综合实力。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