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类似于子午谷奇谋里魏延打下长安城以后可能会遭遇到的处境。
还得是假设魏延能带领一万精兵通过子午谷,成功奇袭长安夺城以后才能面对的情况。
而子午谷奇谋之所以不被诸葛亮采纳,不是说诸葛亮不想走险招,是魏延提出了一个跟送没什么区别的计谋。
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很艰难,几万人差点就饿死在其中,史料是这么记载的,说是——“凿山通道,造作桥阁”、“粮运将匮、频於危殆”。
而魏延所说的子午谷大约长三百三十公里,算是从汉中到长安最近的一条路了。
更重要的是,子午谷处于秦岭之间,且长江、黄河的水域范围都在其中,地理环境很复杂。
总的来说,子午谷山势之险峻、途径之恶劣,要比阴平困难许多。
邓艾背后是曹魏那么大的集团,综合实力那么强,都差点偷渡阴平失败了,那就更别说季汉这边的子午谷奇谋了。
即使子午谷奇谋成功了,也仅仅是赢了一场战役,获得了长安。
可之后呢?
长安没法形成和季汉城池之间的链接,很快就成为一座孤城,被曹魏切断退路、关门打狗。
现在白衣渡江,奇袭建业的吕蒙就是陷入了这种尴尬的处境。
但一般人压根想不到白衣渡江奇袭建业,更做不到把建业打下来的壮举。
吕蒙坚决执行了马谡的策略,也取得了效果,攻下了汉国的城池。
可这些都不重要。
战役赢了,战略输了。
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而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
从吕蒙和马谡的角度,他们考虑的是一场战役的致胜点,根本没有想到那么深远的地方。
【大晟三十二年,陆成安调遣各路军马围困建业城,于两月后,建业城物归原主,吕蒙兵败被杀,马谡逃亡下落不明。】
【合肥战线,陆成安的大捷,使得燕国朝堂震动。】
【陆成安在合肥战役中造成十万余众燕军伤亡,威震江北。】
这场合肥之战,陆成安利用科技上的优势、汉国的国力优势、以及对于对方将领的熟知取得了卓著的战果。
虽然没有什么水淹七军的猛招,但俗话说得好,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这种级别的博弈,出现什么惊世骇俗的计谋,以少胜多把对方击溃,还是很少见的。
【恭喜你的角色陆成安在正面战场上,合理使用已知的情报和条件,合肥之战取胜了关羽为主将、张辽为副将的战役。】
【在整场战役中,你的表现可圈可点,该果断时果断,对战略、时机把握较好,从容不迫指挥三军攻城,取得合肥之战的大捷,本场战役已记录至画廊回忆之中。】
【本次模拟推演结束,根据合肥之战的评分,你将获得一次三国名将词条抽奖机会。】
【大晟三十二年,陆成安在合肥之战取得大捷以后,对于行军打仗有了更深的体悟。】
【你麾下的士兵行动力和执行力提高了。】
【南部战线关羽和张辽的失败退守,让燕国遭受猛击。】
【司马懿利用燕国刚刚覆灭宁国的时机,勾结宁国的贵族,让他们打出反燕复宁的旗号。】
【因为战争,燕国加大了对宁国等地的赋税,原先的宁国国土是整个燕国的赋税重地,宁国富人早就不满于燕国的征收,积极响应了司马懿的号召。】
【然而宁国人并不精通战争,起兵仅仅三日就被燕国所镇压。】
【不过南部战场的实力,加剧了燕国各个领土的内部矛盾。】
【原先的宁人不用燕国的货币,只认宁国的货币,而对于燕国治理天下的方针,宁国人是最想脱离对方统治的国家。】
【诸葛亮为了安抚宁国人,短期内没有加大统一货币的想法。】
【虽然多年以来,燕国治下的多地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但是迫于战争压力,大量的粮食、铜钱用于军需作战,来弥补双方国力上的些许差距,这就导致燕国钱粮使用过度,出现了财政困难的情况。】
【燕国大臣张居正提出,发行大额铜币的方式来换取经济。】
【诸葛亮思考过后,采取了张居正的想法。】
【燕王在两人的建议下,次年发行了“大额铜钱”,它的发行对燕国经济的发展立刻起到作用,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这个大额的铜钱,一枚是强行算成一百枚先前铜钱的价值,但是呢,整个铜钱也就比原先一枚铜钱的重量大一点,按照铜的含量,顶多多算三个铜币的价值,却硬是被燕国抬到了一百枚的价钱。
相当于是铸造三个铜币的铜,铸造出来一个虚拟价值为一百个铜币的货币。
中间的转化率,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
只要底下的百姓们可以认下这个货币的价值,那么燕国就能用10克左右的铜去兑换百姓手中原有200克的铜,这样就等于多换取了民间三四十倍的物资和劳务。
后续的影响就是会导致通货膨胀,但短期内,可以给燕国创造巨大的财富。
而虽然汉国是统一了货币,有汉制铜币,但是私底下老百姓还是喜欢用一些老旧的铜钱交易,毕竟那也是钱,不可能说废就废。
铜无疑是有流通性的,燕国和汉国目前是两个国家,可经济上却是一体的,使用的都是同一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