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汉国的健儿们,攻城掠阵,先登城头者,赏金千两,封爵赐侯!”邓艾的身影出现在了战场上,他在高喝之时,手握缰绳,“合肥之战,是我们扬名立万的时候!!!”】
【汉国的士气提高了。】
战阵上,面对第一波防守态势,不受丝毫影响,极有纪律性再度前进的汉国士卒。
如此激烈的战场,让目不转睛观看战况的成王摒弃了呼吸。
老实说,成王模拟推演了那么多次,只有一次和晋王一同出去攻城,攻的还是高句丽的城,最后还失败了。
在攻城手段上,小八非常缺乏实战经验,现在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熟悉和了解这种级别战争中的一切,绝对是富有教学意义的。
而且不光是能学攻城手段,还能学关羽的防守技巧,观摩这场合肥之战,简直是攻城守战两不误。
不过,像这种级别的攻城战,就完全是绞肉机了,哪怕陆成安想要降低伤亡去攻城,可也不得不走流程,派士兵不断地去逼近合肥城。
而以他们身上的那些装备,根本无法阻挡这种投石机的巨力,那些从天而降的石块即便是没有把你身上的铁甲撞烂,也能让你内脏器官受到重力而死。
一将功成万骨枯,枯的不光是敌人的尸骨,还有战友将士们的尸骨。
鲜血从这些倒下的汉国士兵体内缓缓溢出,这些血液不断地浸润入褐色的泥土中,血黑色的砂石遍布疆场,而其他士兵跨过战友的尸骨,继续向前迫近。
嘶吼声、咆哮声,想要建功立业成为人上人的汉国士卒们已经有人接近城下。
随着陆成安的一声令下,汉国运过来的攻城器械也几乎到场了。
投石车到了射程,毫不留情地倾斜着先前被压制时的憋屈。
这让城头上的燕国士兵不得不寻找掩体,躲避巨石的袭来。
饶是关羽,都要避让三分。
陆成安的投石机是在托管之前就点了科技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迟早要打这种攻城战。
这一颗颗巨石从合肥城头不断落下,给汉国士卒冲锋陷阵抓到了一个真空期。
一座座云梯猛然挂在了合肥的城头上。
而在战争没到白热化的阶段,双方的主将几乎是不可能有接触的可能性。
所谓的出城迎战单挑,完全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幻想,是根据演义小说而想象出的虚构情节。
你写曹操怎么排兵布阵,后勤带了多少粮食,怎么扎营怎么警卫,老百姓们不愿意听,我们就愿意听什么三英战吕布。
不过,武将单挑也并非完全没有出现过,比如颜良就真的是被关二爷从万军之中拿下首级的。
而像这种规模极其大的战役之中,双方主将不打到决胜时刻,不会轻易碰面,因为作为主将是需要统率三军,是要指挥军队打仗的。
你主将死了,后面的仗还怎么打?
战场上那可是刀剑无眼,对方还在攻城,你主动开城寻找单挑,这就是在找死。
所以说,作为主将能出现在危险的位置与敌人交战,作为君主敢于御驾亲征,那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而陆成安的攻城,打得还是够悍的,没有说因为遭受到阻力便草草撤军的意思。
第一波攻城搭上云梯,就看出来陆成安这次登城作战的决心。
但这里才是真正拉锯战的开端,基本上汉国的士兵登上城头,把城头区域给占据,那就能打开城门,而能打到这种开城门的地步,这城就守不住了。
可要是城头那么好占,还要守将来干什么?
陆成安胜在具备科技优势。
燕国崛起的三场战役中,灭齐之战,灭宁之战,灭晟之战,都是一个时间段进行的,它要一个消化、同化的期间。
这段燕国处理内政问题的时候,陆成安就一直在埋头堆发育,而且晋国灭亡以后,马钧投奔了汉国。
这又进一步加强了陆成安做科技的能力。
据城而守的关羽确实深谙守城的套路,但架不住陆成安的投石机射程和重量都比燕国胜上一筹。
这样的攻城器械,是加快了汉国士卒的攻城速度。
关羽命令高顺等人登上城头驱逐攻城的汉国士卒。
高顺听命,顶着汉国漫天遍野的箭矢吩咐守城的士卒,往云梯灌热油,驱逐汉国攻城的进度。
但这会儿,云梯是进攻方向,城门前的攻城车也已经到了。
陆成安在攻城科技具备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承受了接近七千人的伤亡代价才真正接触到对手固守的城池,由此可见攻城战到底有多么难打。
【张辽从一路进攻松散的城门率众杀出。】
【三千陷阵营如入无人之境,将一处战场彻底打乱,而张辽并没有继续突袭作战的意思,率着三千余众朝着后方的城池赶去。】
【不久,陆成安收到斥候的消息,张辽乃是回撤求援,而燕国不日之后将有大军援助合肥一带的战场。】
【陆成安不以为然,“此虚张声势也!”】
【三个时辰后,张辽失而复返,没有回到合肥城内,而是朝着陆成安驻扎的军营杀去。】
【他认为——陆成安主力正在攻城,驻扎的军营必是空虚万分,若是攻下陆成安驻扎的军营,插上燕旗,便可制造燕国大军已经赶到合肥战场的假象,如此就可吓退陆成安这一路的攻势。】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