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正英帝想了半天,感觉有些印象,但深思了许久,还是没想起来这个人到底是谁。
“这俞士敏是何人呐?”正英帝迟疑片刻道。
“正英五年进士,现在的话,应该就是个翰林院庶吉士。”苏为英如实回答道。
正英帝是没想到苏为英能那么熟络地报出他这一朝臣子的名字以及身份。
但想了想,这孩子以后那是做过皇帝的,那他知道一些人也很正常。
想到这里,正英帝忽然对俞士敏有了些回忆。
毕竟正英一朝是从正英三年才开始重新启用的科举制度,在这之前,就要追溯到他的那位五皇姐的代政统治时期。
满打满算,其实也就几年的时间,科举入仕的人是多,但还不至于完全记不住人。
只是正英帝很难顺着一个人的名字就能想到是谁。
在京城里当官的人太多了,他也不可能把每个京官的名字全都给记下来。
能有个大致的印象已经实属难得了。
不过,苏为英把名字、信息都说一遍,他就有印象了。
“你怎么推荐他去赈灾,像他这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遇到事情就骂这骂那,让他去赈灾,你就不怕糟践了百姓?”正英帝已经渐渐回忆起这个人是谁了。
总的来说,这人给他的感触不是很好。
很有文人那股沽名钓誉的味儿,作风上,他是不喜欢的,正英帝更喜欢那种多做事少放屁的人。
“爷爷,这件事,您就大胆放给他去做。”苏为英却是不慌不忙地说道:“他啊,是陕西这块地儿出来的读书人,您说他沽名钓誉,这不就是一件好事吗?”
正英帝仔细地咀嚼了一番,深想片刻,已经明白了苏为英的想法。
“我大概理解你的意思了。”正英帝点了点头道。
正英皇帝做皇帝未必贤明至圣,但他毫无疑问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他能一点就透。
只不过比起苏为英,正英帝更缺少一个信息的汲取量,很多事情,他是一头雾水,不知前因后果的。
“家乡受灾,像他这样从陕西出来的读书人,心里无疑是渴望能有朝一日衣锦还乡、造福故乡的。”
“而对于这样喜好名声的人,你要是给他去其他地方赈灾,他未必能做到面面俱到。
可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赈灾的钦差大臣,他一定会为之殚精竭虑。”
“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告诉乡亲们,他在京城里过得很好,他出人头地了。”
“所以面对这份回家乡赈灾的工作,他会比寻常官员更加周全,更加缜密,毕竟他不光是要做事给朕看,还要给他家乡的子弟们看。”
“若是这件事情没做好,他是要被戳脊梁骨的,而恰好,对于那些爱惜羽毛,自称傲骨的读书人而言,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事情。”正英帝的心思还是比较敏锐的。
苏为英点了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皇爷爷您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都晾了他三年。”
“此时此刻,正是他迫切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面对这样的机会,他必然不会放弃。”
“不管他会怎么去折腾,最终的结果上,他赈灾绝对亏不了底下的灾民。
而且也一定比其他人更敢拼命,他需要这样一个政绩,以便得到皇爷爷您的认可。”
话音落下,苏为英的瞳孔内闪起一张旁人所看不见的臣卡图鉴。
【官员图鉴。】
【俞士敏】
【身份:翰林院庶吉士。】
「父亲:俞池(陕西汉中成固县正六品通判」、「母亲:董氏」
【年龄:29岁】。
「武力:65」、「才识:71」、「统御:29」、「政治:65」、「魅力:72」、「道德:82」、「野心:10」。
【性格:嫉恶如仇。】
【个人词条:灾情勘察(可以最快速度了解到灾区的灾情情况、担任赈灾事务时,工作效率将大幅度提升,才识方面的赈灾能力+3)、水利安民。(建设有关于水利项目的工程时,建设速度会大幅度提高,拥有一定治理水患的能力,才识方便的治理水患能力+5)】
这是一张通用臣卡,是淡紫色品级的特殊官员,专门面对一类事务,再加上此人是实用性官员,不参与党争,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对皇帝做出来的事情进行评头论足。
重要的国策,用不上他,怎么说呢,是专业上的不对口,有些国策是很难和治灾有关的,而俞士敏是常年拿来治灾的人手,故此比较透明,再加上苏为英自己的官员图鉴里,能人有不少,像这种能力的官员,还排不上顶部。
不过这会儿,确实能顶上这个缺口。
然而相比起苏为英还能用得上这张臣卡,苏灵然就基本上不用这张臣卡了。
因为在苏灵然所掌控的大晟王朝里,大部分时间上...他都遇不到什么灾情。
爷孙俩互相探讨了一番执政的经验。
而这奏折呢。
正英帝是看着苏为英批一份,他看一份的,起初他还担心这小子没什么见识,没什么眼力,怕他耽误了事情。
万万没想到,这孙儿,还真就不是一般人。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