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这场重要的战役打完,主动权彻底回到大晟王朝的头上,蒙古帝国因为战事的失利,从而失去了大举起兵,入主中原的能力。
但大晟王朝养精蓄锐,在积累充分的经济后,未尝没有反攻草原的机会。
就这种情况下,陆成安岂能给蒙古人一个自己找补自己面子的机会?
你输了就是输了,别拿什么「不征之国」做什么修饰,既然你不承认你的失败,那我就得寸进尺,让你狠狠地面对自己失败的事实。
史书,由胜利者书写,我陆成安拿的就是事实来打你那个强装出来的自尊!
你不承认?
那我反手就是一个「父子之国」的条款,骑在你脸上。
这几乎是最耻辱的,最没有面子的了。
说是挑衅都不为过。
就是在疯狂试探对方的怒气值。
整个历史上,「父子之国」的条款都出现的比较少,像是「兄弟之国」、「叔侄之国」比较常见。
跟「父子之国」这种丧权辱国的条款能相提并论的,只有「君臣之国」,巧了,我大宋除了「父子之国」这个条款没签过以外,其他该签的,都签过了。
当时的大宋那是屈辱到无以复加了,所以,陆成安这个「父子之国」的条款那也是相当没有给面子。
另外两条,其实找事的程度也很高,但是在浓度上肯定跟前两条是没得比的。
所以,陆成安拿出这个战争赔款的条约协议时,汉王懵了。
主要是,她也没见过这么狠的条款。
这个「净州协约」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你们别投降,咱们继续打!什么?不打了?那不行,你想走的话,你今个儿必须得给我跪下。”
突出一个字——「狂」!
但,莫名地有种说不出来的爽。
汉王也知道陆成安这些条件很过分,几乎是不给人活路,没有考虑过会不会把蒙古人给逼疯。
可是,想想,汉王心里就一阵秋高气爽。
关键是——旁边这草原上的邻居太不老实了,一缺少过冬的粮食,就跑她这边来打秋风,白白掳走了百姓一年的辛苦劳作也就罢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要通过杀人来威慑。
这是实打实的威胁。
抢粮食杀人不说,他们甚至还有入主中原的野心。
光是这种外部的压迫感,就让汉王一直非常紧张地处理国内的各类政务,几乎是手上一有银子,就投入到陆成安这边。
国力方面,粮草的运输,每年的军饷,随时都在榨干汉王身上所剩无几的银两。
为了对付这些游牧民族,汉王每个月宫里的开销不超过一千两,如果不是宫里有两个孩子的话,汉王甚至能压缩自己的开销费用到三百两的程度。
如今,陆成安的边疆大胜,对于汉王而言,颇有一股苦尽甘来的味道。
而陆成安放肆地大开条件,训斥与教育蒙古一方的行为,更是让汉王彻底将自己的压抑给宣泄了出来。
强忍着给陆成安封为「异姓王」的冲动,汉王在京城之中,随时准备迎接属于她的英雄。
而晋王却从幽州赶到了陆成安的地盘,开始帮助陆成安出谋划策,洽谈与蒙古谈判的合约一事。
她觉得在谈判这件事情上,她是有天赋的。
肯定能把蒙古人谈判谈得是一个明明白白。
比如说,在牛羊马上面的条件,还得翻倍,晋王本人是比较喜欢吃羊肉的,其实牛肉也吃,但是一般情况,是不给这个条件吃牛肉的。
毕竟牛在耕种上很有帮助,吃牛肉在大晟王朝也是犯律法的。
像她这种亲王,每年就一次皇宴的时候,能吃一次牛肉,其他时间段,要想吃,只能偷偷吃。
所以战马得来几万匹,牛这种牲畜吧,也得来几万头,羊羔则来十几来万头吧,晋王还想着在军中办烤羊宴,她唯独可惜的就是蒙古不能一个季节送一次,而是一年送一次,那总感觉肉不是很够吃。
十个将士吃一头羊,这么多人呢,晋王比较担心论功封赏的时候,不够大家吃肉,从心理上而言,她还是想多伸手要点牛羊的。
蒙古人抢了那么多,吐出点东西,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总不能统一草原的大部落,这种手笔都拿不出来吧?
而陆成安胆敢开出这般天马行空的条件,跟他手上还握着蒙古帝国被俘虏的一万多青壮人口有很大的关系。
不得不说。
谈判桌上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在谈判桌上解决的。
没有足够的武力,蒙古帝国又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跟你谈条件!
能谈判,是建立在这场战役的胜利上。
有狂的机会,陆成安自然是要狂到底!
不一口气狠狠地唆对手一口国力,那还能是人吗?
【清平七年六月,蒙古帝国收到了你的协约,愤怒地想要砍杀前来出使的使臣,但最终强忍住怒火,认为你的条件太过分,希望你能谨慎考虑。】
【清平七年七月,陆成安跟晋王一番探讨过,对于《净州条约》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蒙古方必须对多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