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汉王确实没有对亲王们下手的意思。
实际上,汉王也知道皇城中的很多大汉将军,都是山阳公吴英原来的旧部,但是汉王依然没有选择换掉这批人。
在汉王眼里,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没有成功建立信任之前,这样做是能打消晋王的戒心,让晋王感受到来自于她的善意。
不过,这点就想多了。
在汉王没有把陆成安放下之前,晋王绝对不会认为汉王是有什么‘善意’的人了。
说是皇室内宴,不就是一次摊牌会议吗?
晋王认为汉王有些愚蠢了,要是她晋王有反意的话,早在父皇托孤前后就造反了,不可能给汉王拿到正统继承的机会。
这次临时召开的‘会议’,宁王明确表达出自己没有反意,是绝对拥立汉王的铁铁汉王党。
实际上,宁王正在北镇抚司,挖掘一切自己可以拉拢过来的人才,除了【江骐宁】这位父皇的死忠外,北镇抚司并不是对皇帝完全忠心耿耿的。
回到现实中,她找父皇引荐自己进入北镇抚司这个机构,就可以找到这些起初‘不得志’又有能力,还能拉拢过来的人。
掌控北镇抚司这个可以充当皇帝耳目的衙门,还是很重要的。
秦王同样给出了不会谋反的明确回复,主要是大局已定了,在没有兵权的情况下,她也没有什么兴风作浪的机会。
这次,秦王就是来看看汉王能做到什么程度。
观望。
然后基于汉王的成就,再考虑要不要拷打汉王,如果汉王带着带着,把大晟朝带翻船了,她就看看有没有趁机上台的机会。
汉王得到妹妹们的明确保证,心里松了一口气,就继续开始了自己励精图治地推行新政,不过,这些策卡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
【安和二年七月,在陆成安的主政下,国家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刺激’,大晟朝滞留挺久的经济状态得以复苏,出现了一定的人口涨幅,陆成安通过人口普查,重新统计了大晟朝的人口数目。】
【由于在《一条鞭法》的执政期间,你遇到了好事件使得多地的产粮暴涨,今年的大晟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安和二年十月,长孙明在《内阁》之中,因为不同的政见与陆成安大闹一场,他怒斥陆成安的狼子野心,上疏弹劾陆成安排除异己,结党营私。】
汉王肯定是否决了。
看着国库上涨的银子,她就不可能去动陆成安。
何况陆成安在她的心里还有一层特殊的地位。
【安和二年十一月,长孙明的《北方派》一同上疏弹劾陆成安,一时之间曾被陆成安压迫过的官员义愤填膺,陆成安引起官场上的群愤,陆成安无奈借病托词欲辞官回乡。】
【是否同意陆成安的告老还乡?】
我同意个鬼啊。
汉王也恼怒了,这个长孙明怎么就这么阴魂不散,她看在父皇给他托孤重臣的面子上,没有主动去找他的麻烦,结果自从回到朝堂以后,就像是一个节奏大师,一直在走在冲锋的路上,一刻都不带停。
【安和三年二月,你压下了所有弹劾陆成安的奏疏,留中不发,这让群臣们颇有微词。】
【安和三年三月,长孙明以自己年岁已高,不能为朝廷效力为由,想退隐官场。】
想以退为进是吧?
以为自己很重要是吧?
认为自己是制衡陆成安的重要棋子,朕不敢拿你是问是吧?会留着你来和陆成安打消耗战?
滚吧你。
【安和三年四月,你同意了长孙明告老还乡的奏疏,免去他所有的职务,并且开始全力打压《北方派》,一时之间引起了朝野恐慌。】
【在你的力挺下,陆成安的《陆清党》有了一个井喷式的势力增涨,一时之间,满朝之中,尽是陆党。】
【安和三年五月,边疆蒙古部再次攻打朝廷,要求大晟朝开启互市交易。】
汉王犹豫了一下,想到陆成安之前的提议,没有同意,她也确实很在意自己的颜面,被人打到同意开启互相交易的市场,怎么想,都很丢人。
【“既然不同意,那就打!”】
随着马蹄声。
大地图上,一个红点开始朝着大晟朝的边疆袭来。
这下,稀烂的边疆防线,一下子就暴露了问题,蒙古犹如入无人之境,千疮百孔又腐败严重的边军屡战屡败。
捅穿了大晟朝外强中干的底子。
【安和三年六月,你开始整顿军治,在京师之中招兵买马,为了确保战力,你鞭策工部研究更加出色的制式铠甲,同时任命吴明为这支新军的主将。】
有银子,就有底气。
汉王憋着一股气,看着吴明训练新兵,她感觉练兵一年,就能打造出一个训练度较高的可战之师。
【安和四年七月,边疆的蒙古部日益势大,他们常年骚扰边疆,又严防自己战线过于拉长而被大晟朝一举歼灭,因此从不深入而战,只是通过劫掠的方式获得自己的必需品。】
【安和四年八月,你组建的镇北军团吴英部抵达战场,同蒙古部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国库充盈的状态下,你拥有长期作战的资本。】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